2 滌/麻混紡織物的染整工藝
2.1 染整工藝流程
原布準備→燒毛→退、煮、漂→絲光→烘干→預定形→堿減量→染色(印花)→烘干→水洗→酶洗→烘干→防縮、抗皺、柔軟等整理→烘干→定形→成品
2.2 工藝條件分析
2.2.1 原布準備
原布準備包括檢驗、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縫頭等工作。檢驗的內容包括原布的規格和品質兩方面。前者包括原布的長度、幅寬、經緯紗線密度和強力等指標;后者則檢驗織物中的疵病是否超標,這些疵病包括缺經、斷緯、調紗、棉結、油污紗和筘路等。
2.2.2 燒毛
滌/麻混紡織物的燒毛工藝如下:
設備:氣體燒毛機
車速“ 80~150m/min,視織物品種和要求而定雙噴射輻射式燒毛火口溫度 1200~1400℃
2.2.3 退漿、煮練、漂白
由于滌綸纖維比較潔凈,而麻纖維在成纖過程中已經過充分的脫膠和漂白工序,雜質較少,故滌/麻織物的退漿、煮練和漂白可一浴進行。其工藝條件如下:
設備 平幅松弛精練機退煮漂一浴處方/(g/L)
NaOH 15~20
磷酸三鈉 0.5~1
精練劑 2
滲透劑 0.5
穩定劑 5~10
27%雙氧水 20~25
溫度/℃ 70~80
時間/min60~90
2.2.4 堿減量
滌/麻混紡織物經過堿減量處理后,質量減輕,纖維的剪切剛度下降,消除了滌綸的極光,增加了織物交織點的空隙,使織物的手感柔軟、光澤柔和,提高吸濕排汗性能。影響滌/麻混紡織物減量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堿劑用量、處理溫度、時間、浴比和促進劑等。其工藝如下:
設備 高溫高壓染色機堿減量處方/(g/L)
NaOH 15~30
促進劑 1~3
分散劑 2
溫度/℃ 110左右
時間/min40~60
浴比 隨著浴比減小,減量率提高,但同時易產生減量不勻,應根據工藝條件選擇適當的浴比。
2.2.5 染色和印花
淺色織物可選用印地素染料染色,中深色可以選用分散/還原或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印花工藝一般采用涂料或者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9]。分散/還原染料的一浴二步法染色工藝流程如下:
浸軋(分散染料、還原染料、防泳移劑,軋余率60%~70%)→烘干(100℃)→熱溶固著[(180~210)℃×(30~90)s]→浸軋還原液(燒堿、保險粉、元明粉,軋余率90%~100%)→汽蒸[(100~105)℃×(30~45)s]→氧化(雙氧水5~10g/L,醋酸5~10g/L)→皂洗(洗滌劑2g/L,純堿1g/L)→水洗
2.2.6 酶處理
酶催化效率高,專一性強,反應條件溫和,且活性可控,廣泛應用于前處理工藝。滌/麻混紡織物經過酶處理后,可以減少穿著時的刺癢感,提高麻織物獨特的風格和外觀。為了保證酶的活性,必須嚴格控制pH值和溫度等條件。一般,在pH=4~5,溫度為50~55℃的條件下,酶的活性較好,處理效果也較好。
2.2.7 其它整理
滌/麻混紡織物的整理主要有柔軟整理、熱定形、防縮和抗皺整理等。
(1)柔軟整理
工藝流程 浸軋→烘干→烘燥工藝條件設備 繩狀水洗機、液流染色機或轉鼓式水洗機
工藝處方
柔軟劑/% 0.5~1.5
溫度/℃ 20~60
時間/min10~20
浴比 20∶1
(2)防縮整理
工藝流程 進布→蒸汽給濕→橡膠毯預縮→烘筒松式烘干→落布
工藝條件
設備 筒式預縮機
車速/(m/min)30~40
橡膠毯溫度/℃ 60~70
毛毯烘筒蒸汽壓力/kPa49.04~98.07
預縮率/% ≥5.5
(3)抗皺整理
工藝流程 二浸二軋整理劑(軋余率70%~80%)→烘干[(80~100)℃×3min]→焙烘[160℃×(2~3min)]→堿洗或充分水洗
工藝處方/(g/L)
二羧甲基二羥基乙撐脲 60~80
氯化鎂 6~9
滲透劑2
有機硅類柔軟劑適量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