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中,隨著染色時間的延長,每種染液的pH值均逐漸降低,說明染色過程中纖維素上的羥基與活性染料分子發生的親核取代反應需要消耗大量的堿。同時,TNTA(110 g/L)的曲線下降趨勢較其它各條曲線平緩,染液pH值變化不顯著。對于氯化鈉/碳酸鈉促染/固色體系,由于使用的均為無機電解質,它們在溶液中完全電離,溶液中的OH-濃度基本與碳酸鈉的濃度成正比,當OH-被消耗時,得不到必要補充,pH值也隨之下降。但是,TNTA為有機弱電解質,溶液中OH-是由COO-與H2O不完全反應的產物,隨著OH-減少,COO-與H2O之間的反應會向著生成OH-的方向移動,溶液中的OH-得到部分補償,因而染液pH值變化不明顯。但是,當溶液中的COO-低于某一濃度時,這一作用就不再顯著,染液pH值會明顯降低,這就是TNTA(55 g/L)曲線下降幅度較大的根本原因。
2.4染色織物性能測試
采用1.2節染色工藝對棉織物進行染色后,測定染色織物的勻染性(Sr值)、色牢度和強力,結果見表1~表3。

注:N表示NaCl/Na2CO3促染/固色體系;T表示次氮基三乙酸三鈉促染/固色體系(下表同)。
表1中,以次氮基三乙酸三鈉為促染/固色劑的兩種染色織物,其Sr值均小于氯化鈉/碳酸鈉促染/固色體系的染色織物。這是因為TNTA染液pH值相對穩定,有利于染料均勻固著。此外,該有機鹽是小分子物質,其溶液黏度較低,滲透擴散性較好,因而勻染性較好[3]。

表2數據表明,兩種染色工藝織物的色牢度相當。由此可見,TNTA在充分水洗,特別是經堿性皂煮后,可以從織物表面徹底去除,能夠有效克服聚電解質染色后殘留織物表面所引起的濕摩擦牢度降低的不足[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