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觀察方法變化的影響
在偶發性色彩的形成過程中人為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偶發性色彩的動態過程還是動態效果,都會靈敏地反映出人的主觀變化和客觀運動。
2.3.1觀察方法的主觀變化
偶發性色彩反對模擬物質表面的客觀色彩,主張以“解衣磐礴”的精神狀態來表現抽象的情感,所以觀賞者也需要放縱自己的情緒波動才能夠與偶發性色彩的創作者形成共鳴。觀察方法的情緒性變化是微妙和難以量化的,但是卻為動態色彩的觀察帶來切實的影響。觀察者情緒高漲的時候,會更積極地去追隨色彩的動態變化,更敏感地去區別細微的色彩變化,更有興致地去體驗色彩錯覺效果。
2.3.2觀察主體和客體的相對位移
偶發性色彩的動態特征在時間和空間上解放了觀賞者以及作品的空間位置,尤其需要運動地去觀察。紡織品與靜止的油畫不同,它在使用中呈現的飄動、轉動或震動實際上都是為觀賞者提供運動的視角去捕捉瞬間的隨機色彩。例如為紡織品表面的線狀色彩設置細微的排列角度差異,當它和觀賞者的位置發生相對移動時,有規律的色線轉化或無規律的色線錯位會產生互相位移、重合、交錯等動態變化而產生美妙的偶發性色彩效果。
2.43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在偶發性色彩的形成過程中如果有意識地把光照條件、材料結構以及觀察方式這3項主要影響因素綜合起來,將有助于偶發性色彩動態特征的充分表達,如圖3所示。

光的波長不同,人類肉眼只能夠直接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色光(380~760nm)。那么利用只對某些光線具有顯色效果的涂料印花染色或者疊加在普通顏料之上,在一般光線條件下觀察得到的色彩效果與特殊光線激發顯色后得到的色彩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熒光涂料在光線激發前后的色彩也具有同樣的差異[10]。當不同性質的光線交替出現,織物色彩的顯隱就會產生動態效果。如果在技術上實現光源切換與運動節奏的同步控制,色彩響應的速度變化會更突出偶發性的效果。
與大部分不發光的紡織品不同,使用稀土纖維、長余輝貯光涂料等新材料可以形成自身具有發光能力的新型紡織品。更直接的方法是把發光元器件如發光二極管的串聯電路編織到紡織品中,形成發光的色點。利用微型計算機程序控制其閃滅的速度和分布,會形成變化莫測的動態色彩。
可見,光照和材料的關系密不可分,材料的改造與創新為偶發性色彩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媒介。在偶發性色彩的動態表現中,可嘗試更多的表現載體,模糊真實材料與虛擬材料的界限,在空氣、煙霧、水等各種不均勻不定形材料上制造虛擬色彩。偶發性色彩與虛擬材料結合,有助于克服實質材料的機械性局限,使色彩由實體物質的面貌轉化為光的時空運動幻象,突出其非物質感。
3·結語
運動與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賦予人們探索偶發性色彩的激情。偶發性色彩以區別于傳統靜態色彩的動態觀念為指導,為紡織品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偶發性色彩的超越性、非凝結性、非標準性和應變性都表現出其隨條件而變的動態不確定性,因此動態特征是偶發性色彩典型特征的集中體現。偶發性色彩的當前狀態是整個時空過程的某個片斷,亦是前一個片斷的延續和未來片斷的鋪墊。在人為介入偶發性色彩動態特征的生成過程中,必須從光照條件、材料結構、觀察方法3個方向去尋找技術突破的可能性,尤其是要將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偶發性色彩動態特征在當代紡織品設計中的優勢。
參考文獻:略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