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印花色漿將原糊調成40%~50%的稀釋糊,加入助劑,攪拌均勻,備用。
大桶制色漿[2]:首先將分散染料懸浮液用溫水稀釋分散成染料液,在不斷攪拌下加入原糊,然后加入必要的助劑,調勻即可。
應根據毛毯坯布毛高的長短、疏密、色澤深淺,對印花色漿的厚薄黏度、助劑含量做適當調整。但消泡劑、pH調節劑等藥品的用量一般無須變化。
若對毛毯成品的白地部分有白度要求,可將增白劑與原糊進行攪拌,刮印在白地區域,經汽蒸后,可達到一定的增白效果。
注意要點:
a.分散染料在分散時要用低于40℃的水,防止分散染料發生凝聚,若過濾不凈容易產生色點;
b.所選分散染料的性能(如升華溫度)應相近,以保證色光和良好的重現性;
c.由于大有光滌綸的吸濕性較差,為防止滲花,印花色漿宜調稠一點,以保證花紋清晰。
3.5描稿
大有光滌綸毛毯花紋圖案變化很快,品種多變,一般花草類花型大多適合手工描稿,動物類花型大多適合電子分色。
3.5.1手工描稿
工藝流程:來樣→放樣修改→定十字線→手工描稿→拷貝負片→修片→開路→黑邊→連曬→曝光制網。
3.5.2電子分色
工藝流程[1]:來樣稿→掃描→接回頭→并色→修改→分色→成像→膠片。
3.6制版
工藝流程:單元花形制成正片→篩網涂過氯乙烯打毛→涂感光膠→覆片曝光→水洗顯影→烘干→用醋酸丁脂擦滿花→修版。
大有光滌綸毛毯花紋大多為小面積,花紋精細,且大有光滌綸是疏水性纖維,吸水性差,表面光滑,印制的花紋不易均勻,一般選擇50目篩網。
3.7制臺板膠
織物進入機臺,通過臺板膠的黏著作用,使白坯布平整無皺地粘在橡皮布上。
臺板膠處方:
聚乙烯醇40kg
一水檸檬酸3kg
水257kg
3.8印花工藝
3.8.1印花
布動式平網印花機上完成,開機前,根據加工指示書確認品種、網板號、坯布的種類、版數,辨認坯布方向,縫合坯布,要求縫紉平整、無緯斜。
按印花工藝單要求安裝網版,排列色漿桶,確認擋板是否壓實,磁座位置調整是否正確,烘箱溫度和出布速度是否得當。
花版的排列順序影響印制效果,因而必須根據花型、色澤和染化料的性質排列花版的前后順序。一般的排列原則是:深色在前、淺色在后;色澤鮮艷在前、色澤暗淡在后;細小花型在前、粗大花型在后;若有疊色時則反之。在磁棒的壓力作用下,將網版上的色漿通過絲網印制在織物上,根據大有光滌綸白坯毛毯的厚薄和毛高以及色漿的滲透能力,磁棒的刮回次數一般選擇為1~4回。
3.8.2烘干
烘干裝置適宜選擇熱風烘箱,溫度控制在135~150℃較合適,根據大有光滌綸白坯毛毯的厚薄和毛高調整織物進入烘箱的速度,保證織物烘干而又不因時間過長而泛黃。
3.8.3蒸化
蒸化設備適宜選擇連續式長環蒸化機。它是連續化的松式加工設備,適宜毛毯的加工。
大有光滌綸毛毯采用常壓高溫汽蒸法,是在常壓下170℃汽蒸7min,使分散染料固著在大有光滌綸纖維上。由于過熱蒸汽的熱傳導率遠比熱空氣的大,因此常壓高溫汽蒸加熱快、能耗少。此外,常壓高溫汽蒸時,糊料容易溶脹,纖維也容易膨化,有利于分散染料通過漿膜轉移到纖維上,因此固色率高。
3.8.4水洗
水洗設備采用平洗機,適量的皂洗劑、保險粉、純堿去除印花后殘留在毛毯上的糊料、殘余染料等雜質。
工藝流程:第1槽(冷水)→第2槽(適量皂洗劑,水溫40℃)→第3槽(適量皂洗劑,少量保險粉,水溫50℃)→第4糟(純堿、少量保險粉,水溫80℃)→第5槽(少量保險粉或不加,水溫80℃)→第6槽(水溫40℃)→第7槽(冷水,冰醋酸0.1%)。各水洗槽所加助劑可根據織物厚薄和毛高而適當調整。
3.8.5柔軟處理
柔軟處理對整條毛毯的手感風格影響至關重要。以毛高10mm,克質量500g/m2的大有光滌綸單層毯為例,柔軟處方為:
蓬松劑5.4kg
柔軟劑6.6kg
抗靜電劑15.0kg
水500kg
在整個過程中,應控制好軋輥的軋余率,以保證毛毯帶液量與輸入液量保持平衡。
3.8.6烘干
130℃左右烘干,保證織物烘干而又不泛黃;同時注意毛毯尺寸,控制好幅寬和超喂量。
3.8.7干態后整理
根據毛高調整梳毛機上的梳毛刷子。一般經過梳毛、起毛、拋光、剪毛4個工序。
4印花主要疵病及防止措施
4.1對花不準
不同套色印制在織物上,顏色重疊或脫開,印制花型與原樣不符。套色印花在整個印花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對花問題,對花只能做到相對精準。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