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紡織品的研究與應用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抗菌紡織品可以明顯地提高紡織品的附加值,滿足人們對健康環保的需求,因此市場潛力很大.隨著人們對納米材料與技術的深入研究,促進了納米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運用.在紡織領域中,納米技術在抗菌纖維和織物的應用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形成納米抗菌織物的常用方法有兩種:添加法和后加工法.用添加法制得的纖維特點是耐洗滌,抗菌效力持久,適用于非一次性抗菌纖維用品.添加法的一種主要手段是共混紡絲法,其是將抗菌劑和分散劑等助劑與纖維基體樹脂混合,通過熔融紡絲生產抗菌纖維,抗菌劑要經過與基體樹脂熔融混合、紡絲、拉伸等工序.
本文采用的納米抗菌織物是將納米抗菌顆粒通過共混復合在聚酯樹脂中,經熔融紡絲獲得紗線,其抗菌顆粒在紗線中的分布較均勻,可發揮較好的抗菌性,且生產的織物具有很好的耐洗性.納米抗菌滌綸針織物與常規滌綸針織物在服用性能上比較,手感上無明顯差別,且表面光滑,穿著舒適,但其抗起毛起球性能較差,應用時影響外觀.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采用有機硅彈性體抗起毛起球整理劑對織物進行抗起毛起球整理.有機硅乳液能在織物表面形成膜,使紗線表面毛羽更加貼伏,減少毛羽在織物表面上糾結,且不會與纖維內部納米級抗菌顆粒發生劇烈反應,從而對織物的抗菌性能影響較小.本文通過對比不同工藝條件下織物抗起毛起球整理效果,尋找最優整理方案.
1試驗
1.1試驗材料
抗起毛起球整理劑ShinchemSD8070,為一種有機硅彈性體與聚氨酯結合形成嵌段共聚物,質量分數為35%,由上海氟聚化學產品有限公司提供.納米抗菌雙羅紋針織物,采用線密度為14.9tex納米抗菌滌綸紗,在機號為22的雙面撥片式小提花圓緯機上編織而成,織物橫密為68縱行/5cm,縱密為46橫列/5cm,面密度為225g/m.
1.2試驗儀器
水浴鍋、Y802N型八籃恒溫烘箱、YG401C馬丁代爾試驗儀、ILY一01型電子硬挺度儀、XDP一1型織物懸垂性測試儀等.
1.3試驗方法
本文主要討論后整理過程中,整理溫度、整理劑用量(o.w.f)、整理時間這3個因素對織物抗起毛起球整理效果的影響,并對工藝參數進行優化.
整理工序采用浸漬法,浴比均為1:10.整理流程:試樣制備一水浴浸漬一烘干(80℃)一高溫160℃焙烘30S.
1.4測試方法及評價指標
織物起球試驗:按照GB/T4802-1997的織物起球試驗方法,采用馬丁代爾法測試織物的起毛起球性能.
織物起球程度:采用織物經馬丁代爾試驗儀平磨1000轉后所起球數作為指標,比較不同工藝的整理效果[4]2結果與討論
2.1整理溫度對納米抗菌雙羅紋針織物整理效果的影響
固定整理劑用量(o.w.f)為4,浴比為1:10,時間為30min,在整理溫度分別為20,30,40,50,60℃時,測試整理劑對織物整理效果的影響,如圖1所示.其中,織物試樣在每種溫度下做3次試驗,結果以其平均值計.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