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坯布→燒毛→精練→烘干→絲光→水洗→超喂濕擴幅→烘干→開幅→軋整理液→定形→預縮→檢驗→包裝。
生產工藝要點
燒毛:是為了去除布面毛羽,提高面料的光澤。設備選用德國LINDAUER2DORNIER公司的SMA圓筒針織物燒毛機。該機通過圓形擴幅器將圓筒形針織物充分撐開,使織物線圈均勻張開,從而不僅可以去除表面的毛羽,還可去除紗線與紗線之間的毛羽,使布面紋路清晰,有利于提高面料的光澤。
精練:彩色棉纖維的雜質含量約是普通白棉的2~5倍,所以要加強精練力度,以去除棉籽殼和雜質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堿劑、工作液pH值、作用溫度和時間條件下,彩色棉產品的顏色會有很大變化:pH值小于7時,顏色會偏黃;pH值大于7時,顏色會偏藍。
精練設備常選用常壓溢流噴射染色機。該設備由高壓噴射的工作液來推動織物作循環移動,以保證工作液與織物充分接觸,確保精練效果。精練完成后,要進行充分的水洗,使織物有良好的吸水性,以保證后道絲光整理時的滲透效果。在立式筒狀烘干機上進行熱風松弛烘干,可使織物在盡可能小的張力下烘干,便于其自然回縮。
水洗:是為了去除絲光殘堿,使織物呈中性,保證面料的光澤。水洗前后的缸內工作液的pH值應保持一致。
隨后的烘干仍然是在立式筒狀烘干機上進行松弛烘干,但在機械離心脫之后水烘干前,要在擴幅機上進行一次超喂濕擴幅。其目的是使織物在橫向有所拉伸,從而在縱向上產生一些回縮,以盡可能消除前面多道工序的繩狀加工中造成的縱向拉伸,有助于降低面料最終的縮水率。
定形:主要目的是使面料具有一定的門幅和克重,有較好的縮水率、布面風格及手感等。除此之外,同時還可進行抗菌、防縮等整理,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采用熱風拉幅式定形機較為適合,定形前軋整理液。
為保證面料抗菌性能有較好的持久性,可考慮在軋液中加入適量的丙烯酸類膠劑。其用量一般為5~7g/L,不可過高,用量高了會影響面料的手感等。如果對日曬牢度要求較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