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納米材料一般是指其粒徑的幾何尺寸在1nm~100nm(10-9m~10-7m)之間特殊材料[1],它具有的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使得納米材料的不同粒子不同于常規材料的特點[2、3]。它可以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在紡織領域,主要用于功能性產品的開發上。它可用于生產抗紫外、抗菌防臭[4]、遠紅外、拒水、拒油、拒污、抗靜電、阻燃、抗皺、導電化纖、電磁波屏蔽織物等多種性能優異的紡織品[3],同時也對印染生產加工,優化染整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和開發高附加值產品起到推動作用。事實上,納米材料在紡織品上的應用僅僅開始,還有待進一步開發應用[5]。
目前納米材料應用于紡織品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2、3]:第一種是在纖維的制造過程中,將納米粒子采用溶液共混或熔體共混的方法制得功能性纖維而織成織物,此法得到的織物功能持久,耐洗性強,但無機納米粒子由于比表面積大而易團聚,與高聚物的共混困難,使紡絲不易進行,且易造成絲中應力集中,影響使用功能,此外還不適用于天然纖維;第二種方法為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直接對織物進行表面改性,在纖維表面形成納米級的凹凸結構,進而使織物微觀結構發生變化,同時使纖維表面化學基團產生變化,獲得纖維表面物理及化學結構不同于原纖維的納米界面材料;第三種方法為后整理法,可通過把納米材料分散于整理液中,或用涂層整理,或用納米微乳液等方法處理織物,此法比較簡單易行,可用于多種纖維。德科納米(Texcote)即是將納米微乳液與其它整理劑一起浸軋織物而獲得多種性能的。此納米劑是一個瑞典科學家小組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開發出來的。
2納米整理原理
一般的“三防”整理會使紡織品的表面張力明顯下降,低于6*10-5N/cm,從而小于水的表面張力72*10-5 N/cm和油的20~40*10-5 N/cm[6],這樣液體在織物表面形成不連續的液滴,產生拒水、拒油效果。
德科納米(Texcote)整理技術是通過化學手段將尺寸在100納米左右的物質微粒植入到纖維和面料表層及可及區間,利用三維網狀立體結構將雙疏納米原料固定于纖維可及區間(有如魚網的原理),由于雙疏納米原料是具有拒水、拒油及拒污的物質顆粒,可以在纖維形成一個均勻、間隙極其微小的(100納米尺度)保護結構,這種保護結構非常類似于自然界荷葉表面的特有結構。
由于這種保護結構的存在,大幅度地提高了織物表面與外來物質接觸時的比表面積,使得常溫、常壓下的水滴、塵埃、細菌、污漬和油滴難以透過間隙進入到纖維和面料內部,從而使纖維和面料表現出了特殊的表面作用效果---即納米處理效果的特性。由于形成保護結構的物質顆粒極其微小,所以幾乎不改變面料原有的特性(如外形、顏色、舒適度等)。納米應用效果的簡單原理見示意圖1:
正如瑞典Ragnander教授(瑞典納米發明者之一)所說,“它不同于一般衣物外表的防水、防污技術處理,納米化學分子將會散播在衣物表面,繼而滲入纖維的內層,形成一個無型的交叉保護網。它可以阻止水、油分子的進入,空氣分子可以自由進出。”[7]
圖1納米處理的簡單原理示意圖 |
3實驗部分
3.1實驗材料、藥品、儀器
棉織物、毛織物、T/C織物、滌綸織物、德科納米(Texcote)整理液(瑞典)、NI藥劑(輔助藥劑)、配套柔軟劑、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醬油、無醛免燙整理劑DKEC、DKEC催化劑、烘箱、軋車、噴淋法測試儀、折皺回復儀、培養皿、保溫箱、洗衣機、色譜儀、質譜儀
3.2工藝流程和工藝條件
3.2.1浸漬法浸漬----去水----烘干---焙烘
浸漬用量:德科納米藥劑20-30g/L,添加劑NI 5-8 g/L
浸漬時間:10-20min(30-400C)
去水:帶液80%
烘干:80-900C
焙烘溫度和時間:140-1500C,8-10min
3.2.2浸軋法浸軋(二浸二軋)---烘干---焙烘
帶液率:80%(化纖60-70%)。
烘干溫度和時間:1300C*3 min。
焙烘溫度和時間:150-1600C*2-3 min(化纖1-1.5 min)。
工作液PH=6-7.5,不需附加催化劑,不需外加酸堿調節工作液的PH值。
工作液配置藥劑濃度:
棉(麻及棉混紡):德科納米藥劑50 g/L
添加劑NI 10-15 g/L
蠶絲、羊毛:德科納米藥劑40-50 g/L
滌綸和尼龍:德科納米藥劑20-40 g/L
3.2.3防皺工藝及處方比較
浸軋(0.2MPA)→烘干(130℃×3min)→焙烘(160℃×2min)
處方:
1號:納米劑:60g/l輔助劑NI:10g/l無醛免燙劑DKEC:100g/l DKEC催化劑:20g/l
2號:納米劑:60g/l輔助劑NI:10g/l
3號:納米劑:60g/l輔助劑NI:10g/l無醛免燙劑DKEC:100g/l
3.3性能測試
3.3.1拒水性拒水性按AATCC-22-2001標準,在AATCC噴淋法測試儀上測定。評定標準:100分(ISO 5)~0(ISO 0)分。
3.3.2拒油性拒油性按AATCC-118-1966標準測試,8級最好,0級最差。
3.3.3耐洗性耐洗性按AATCC-135家用洗滌方法標準測試。
3.3.4抗菌性抗菌性按AATCC-25922(大腸桿菌),AATCC-4352(肺炎克雷伯氏菌),AATCC-25923(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準測試。由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STC)測定。
3.3.5防污性由香港通用公證行有限公司(SGS)測試。
3.3.6防皺性防皺性按AATCC-128-1994標準測試。
3.3.7透氣性、透濕性透濕量測定按JISL-1099-1993蒸發法,由香港通用公證行有限公司(SGS)測定。
3.3.8急性毒性、皮膚刺激實驗,眼睛刺激實驗,由廣州進出口食品檢驗研究中心(FIC)檢測
3.3.9可溶重金屬、芳香胺染料,由廣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業品檢測技術中心檢測。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