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高層建筑物亦如春筍不斷拔地而起,帶來了各種紡織纖維制品的應用領域尤其是家用紡織品用量的迅速增加。由于紡織品大多數存在易燃的特性,所引起火災而由此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事故不斷出現,由此紡織品特別是家用紡織品成為了引發室內火災的主要隱患。所以對于紡織品進行阻燃加工,防患于未燃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也更注重健康、長壽的生活目標。對賴以生存的環境衛生質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我們知道,由于紡織品是和人們生活環境直接接觸,沾附在紡織品上的人體皮膚排泄物可為致病微生物提供傳播疾病的溫床,室內所產生的不良氣味在紡織品上的吸附更加劇了室內空氣質量的下降。因此,近年來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首先提出了紡織產品應具有抗菌、消臭功效的要求。
基于這些要求,本公司經不斷反復試驗,開發生產出了同時集阻燃、抗菌、消臭三效一體的滌綸家用紡織品。本文將對其生產整理工藝及產品功效檢測進行探討。
二.滌綸阻燃機理及阻燃整理方法
2-1.阻燃劑的阻燃機理:
阻燃劑是通過若干機理發揮其阻燃作用的,如吸熱作用、覆蓋作用、抑制鏈反應、不
燃氣體的窒息作用等。多數阻燃劑是通過若干機理共同作用達到阻燃目的。
2-2.阻燃整理方法:
家紡產品的阻燃處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類:
2-2-1永久性阻燃:
滌綸永久性阻燃,就是將阻燃劑添加到纖維紡絲原液中使纖維產生阻燃效果。具體可分為兩個步驟,首先選用性能優良的環保型阻燃整理劑,然后采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將阻燃劑加入到紡絲纖維原料母粒中,保證均勻分布,通過共縮聚制得含阻燃成份的聚酯。由于阻燃組份均勻地連接在纖維大分子鏈上,因此可賦予該制品永久的阻燃性能,但該類阻燃纖維制品生產的面料價格要比經后整理生產的阻燃面料貴30%~60%。
2-2-2后整理阻燃:
目前常用的后整理阻燃所采用的阻燃劑主要是有機鹵系、有機磷系和無機系三大類。有機鹵系阻燃劑中,溴系阻燃劑使用范圍較廣,它主要的特點是阻燃效率高、用量少,對材料的性能影響小等,但在熱裂及燃燒時生成大量的煙塵及腐蝕性氣體。有機磷系阻燃劑作為一種無鹵的阻燃劑,在毒性、生煙量和環保性方面都將優于含鹵素阻燃劑,但含磷廢棄排放物對水體也有一定潛在危害。由鹵系或磷系制成的阻燃劑大多為耐洗性后整理型,阻燃效果常常受到生產因素的影響而使得產品的阻燃效果不甚穩定,產品經多次洗滌后會造成阻燃效果下降甚至消失。無機阻燃劑的最大優點是低毒、低煙或抑煙、低腐蝕、使用方便且價格低廉,但由于所需添加量較大及非耐久性,加之易產生掛霜、手感發粘、硬板等問題,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應用范圍。
2-3.阻燃滌綸的染色生產工藝
本公司從事阻燃滌綸染色品的加工,根據該纖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加工工藝,從而保證了產品的合格率為100%。
2-3-1工藝處方
精煉處理:
精煉劑3.0 g/L防皺劑1.0 g/L
螯合分散劑1.0 g/L浴比1:15
染色:
分散染料X%勻染劑1.5 g/L
醋酸1.0 g/L防皺劑1.0 g/L
浴比1:10
染后皂洗:
專用皂洗劑2.0 g/L浴比1:15
生產流程及工藝條件
坯布準備→精煉(98℃×60min 1.5℃/min)→排液→熱洗(80℃×15min二次)→水洗→分別加入已化透的助劑、染料→運轉10min→升溫(1℃/min至規定溫度)→保溫(30~45min)→降溫(1.0℃/min至70℃)→排液→溢流水洗15min→皂洗(80℃×15min)→熱水洗(80℃×15min)→水洗10min→出缸→脫水→定型(170℃×20~30m/min)
2-4.注意事項
2-4-1前處理工藝
阻燃滌綸纖維在紡絲和織造過程中需要加入油劑或漿料,在染整過程中則要完全去除前道中所添加的油劑和漿料,這是保證纖維染色效果的必須,也是產品阻燃效果能夠充分體現的必要條件。
但必須注意到,阻燃滌綸纖維在高溫條件下的耐堿性很差,稍有不慎,纖維即被破壞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不論是精煉還是退漿,必須采用特殊的溫和處理工藝。
2-4-2染色溫度
有關資料曾介紹過,阻燃滌綸的染色溫度和常規滌綸的染色溫度是相一致的,在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阻燃滌綸的染色溫度和纖維的旦尼爾及纖維中所含的阻燃劑含量、粒徑大小是有關聯的,染色溫度越高,纖維的無定形區增加,纖維中含有的阻燃劑成分亦會造成一些流失,所以應根據纖維旦尼爾和顏色等要求來確定相應的染色溫度。
2-4-3染疵回修
由于在滌綸纖維大分子中加入了阻燃單體成份,增加了纖維的無定形區。生產實踐表明,分散染料在低于常規滌綸染色溫度10~20℃時就已充分上染滌綸阻燃纖維。在有利于染料上染的同時,也需防止由于上染初始溫度降低和纖維組織松散而造成染料的快速上染而造成的色花問題,所以通常不宜使用快速分散染料。若已形成色花及色斑,只能采用高效修補劑進行修色或改染深色,切不可使用堿加保險粉進行剝色處理。
2-4-4染后處理
染色后的滌綸織物上會殘留有如表面活性劑、油劑、尚未退盡的殘漿、未固著染料等不純物,這些不純物會直接影響到纖維的阻燃效果,需設法去除干凈。現有一些專用處理劑可顯著提高凈洗效果,同時增加后處理皂洗時的浴比和洗滌次數是非常重要的。
2-4-5定形要求
染色結束后處理完成出缸后的織物脫水后即要將織物理平,布不需脫水太干,以帶液量15%為佳,定形后可消除布身折皺印,若烘干后再定形,布面皺印難以去除。定形溫度以布面平整、手感柔軟為基準進行調整。當溫度確定后,定形車速不可快慢不一,需保持恒定,誤差范圍不能大于5m/min。
三.阻燃織物的抗菌及消臭整理
3-1.織物抗菌防臭機理
用于紡織品抗菌劑的品種主要是有機和無機兩大類。抗菌劑本身的抗菌機理取決于它們的結構,有機類抗菌劑一般是通過活性成分帶有正電荷的基團與細菌表面細胞的負電荷相吸引以物理方式破壞細菌的細胞膜,使細菌死亡。無機類抗菌劑包括有機金屬抗菌劑,其抗菌作用是以從纖維中徐徐溶出的微量金屬離子向細菌細胞內擴散,引起細菌代謝障礙而死亡。[1]
3-2.抗菌防臭紡織品的生產
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各種抗菌紡織品,基本上采用2種生產方式:一是先將抗菌劑加入紡絲材料中制成抗菌纖維,然后制成各種抗菌紡織品,抗菌纖維在使用過程中抗菌劑會不斷滲出至纖維表面,維持一定的濃度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這種方法常用來生產化學合成纖維類產品;隨著國內超微細技術的發展,已可將微粒化的無機抗菌劑,通過共混或復合引入化纖之中,實現了抗菌化纖的產業化。具有廣譜抗菌、能有效除去其造成異味的抗菌除臭劑材料包括氧化鋅、氯化鎂、二氧化硅、銀沸石、載銀硅硼酸等。用于濕紡的抗菌劑,必須與成形纖維有很好的配伍性,還要有一定的耐化學性及溶解特性。用于熔紡的抗菌劑則要求能耐高溫、與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藥劑的加入不影響纖維原有的力學性能。二是在織物印染后整理過程中加入有機或無機類抗菌整理劑,然后制成各種抗菌紡織品,這種方法既可生產純天然纖維或純化學合成纖維類產品一,也可生產混紡纖維類產品,適應性廣,市場上大多數抗菌紡織品的生產均是采用這種方法。有機類抗菌劑廣譜抗菌、毒性小,但大多不耐高溫。無機類抗菌劑具有熱穩定性強、功能持久、安全可靠、不會產生抗藥性的特點。
后整理加工生產抗菌織物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浸軋法2.浸漬法3.涂層法4.噴灑法5.微膠囊法。[2-3]
對普通滌綸織物而言,目前市場上的抗菌整理劑、消臭整理劑適合進行相應整理的品種很多,然而經纖維阻燃后或后阻燃加工的滌綸織物則難以進行抗菌及消臭整理。其原因是一旦進行了抗菌及消臭整理,其原來織物已具有的阻燃特性將會喪失,極易引起燃燒。同時也無法確保織物具有抗菌及消臭的效果。
通過分析和正交實驗,來挑選出合適的整理劑,對紡織品進行抗菌、消臭整理。因所需進行抗菌及消臭的織物為已進行過纖維阻燃的滌綸織物,所以采用的是在織物后整理時加入整理劑的方法。由于有特種附著劑、催化劑的協同作用,經整理后的織物具有優良的抗菌、消臭效果,又不會減弱織物原有的阻燃特性。該工藝技術合理,工藝穩定,操作方便,提高了織物的科技含量和產品的附加值。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