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BTCA對Tencel/粘膠織物整理工藝研究因素水平表
水平 | A (BTCA用量g/L | B (催化劑用量g/L) | C (焙烘溫度℃) | D (焙烘時間min) |
1 | 60 | 50 | 165 | 1 |
2 | 70 | 60 | 175 | 2 |
3 | 80 | 70 | 185 | 3 |
根據(jù)正交試驗設(shè)計制定試驗方案(表6)。
表6正交試驗方秦
實驗編號 | A (BTCA用量g/L | B (催化劑用量g/L) | C (焙烘溫度℃) | D (焙烘時間min) |
1 | 60 | 50 | 165 | 1 |
2 | 60 | 60 | 175 | 2 |
3 | 60 | 70 | 185 | 3 |
4 | 70 | 50 | 175 | 3 |
5 | 70 | 60 | 185 | 1 |
6 | 70 | 70 | 165 | 2 |
7 | 80 | 50 | 185 | 2 |
8 | 80 | 60 | 165 | 3 |
9 | 80 | 70 | 175 | 1 |
注:柔軟整理均為柔軟劑30g/L,MgCl2 8%,分散劑1%,二浸二軋,80℃烘干3min,12O℃焙烘2min.試驗結(jié)果見表7。
表7 BTCA工藝正交試驗結(jié)果
試驗序號 | 折折皺回復(fù)角(經(jīng)+緯) | 強力保留率% | 白度% |
1 | 224 | 75 | 83 |
2 | 249 | 55 | 81 |
3 | 257 | 69 | 77 |
4 | 256 | 47 | 78 |
5 | 257 | 51 | 81 |
6 | 233 | 57 | 83 |
7 | 264 | 72 | 76 |
8 | 238 | 79 | 80 |
9 | 256 | 59 | 81 |
10 | 169 | 100 | 88 |
利用正交表對彈性、強力和白度進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1)對折皺回復(fù)性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焙烘溫度,溫度高折皺回復(fù)性好,但強力和白度下降。
(2)影響斷裂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時間,時間越長強力下降越多。
(3)影響白度的主要因素是整理劑用量。
根據(jù)正交分析得出,因素A(BTCA濃度)以70g/L較為適宜,因素B(次磷酸鈉膿度)以60g/L較為適宜,因素C(焙烘溫度)以175℃較為適宜,因素D以2min為最好。
綜上分析,我們認(rèn)為免燙整理主要指標(biāo)是折皺回復(fù)性,但提高織物彈性回復(fù)性必須考慮到強力和白度,因此最佳工藝處方為:BATC為65g/L,催化劑60g/L,溫度175℃,時間2min。
3結(jié)論
3·1研究獲知TenceI/粘膠(65/35)織物經(jīng)免燙整理可獲得較好的彈性,并具有柔軟豐滿的手感、強力、懸垂性。采用改性2D低甲醛整理劑整理,試驗采用整理液組成為Nupwell SDR 5Og/L,焙烘溫度160℃,時間3 min時,整理效果最好。
3·2 Tencel/粘膠混紡織物經(jīng)NaOH溶液前處理后,織物折皺回復(fù)性能有較大提高,NaOH用量大整理效果好,但強力損失也大。前處理時,NaOH濃度為20g/L,加張力室溫處理lOmin可獲得滿意結(jié)果。
3.3在整理織物使用氨基硅油柔軟劑整理后,性能得以提升,彈性回復(fù)角提高,強力損失變大。同時手感變得柔軟爽滑,懸垂性提高。
3·4選用無甲醛整理劑BTCA時,適宜的工藝處方為:BTCA為65g/L,催化劑60g/L,溫度175℃,時間2 min。
參考文獻(xiàn)
[l]趙濤,宋心遠(yuǎn)。Tencel纖維染整工藝研究,印染,2001,
(5):20-22。
[2]宋心遠(yuǎn)。新合纖染整,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10。
[3]石春燕,周翔。棉織物無甲醛DP整理,印染,1997,12。
[4]劉俊江,彭文光。纖維素纖維的防皺整理,印染,1998,(10):30-32。
[5]Allen.TC.Non-aqueous Easter Crosslinking of Cotton Cellulose TRJ,34(4);331
[6]高鵬等。Lyocell織物燒堿處理的應(yīng)用研究。印染,2002,(1):13-15。
摘自《印染》(2003.No4)
<<上一頁[1][2]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