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是一種人造纖維素纖維,又稱人造棉。它以木材、棉短絨、蘆葦等含天然纖緯素的材料及化學材料加工而成,具有天然纖維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牢度好、織物柔軟、比重大、懸垂性好、吸濕性好、穿著涼爽、不易產生靜電、起毛及起球現象。因而印花粘膠織物素來為人們所喜愛,但其深色滿底的印花用常規工藝:使用國產活性K型染料,尿素用量為3%~8%,小蘇打用量為1%~3%,汽蒸溫度103℃,汽蒸時間12~14分鐘,生產出來的粘膠印花織物的得色量較低,花型效果不理想,不能滿足客戶要求。本文探討使用新型活性染料,并通過水平實驗來優化粘膠織物活性印花工藝,以改善粘膠織物活性印花時得色量不高的問題。
1實驗部分
1.1試驗材料及藥品
織物規格:32S/2,100%粘膠針織物
藥品:活性K型染料(上海第六染料廠),活性P型染料(汽巴公司),尿素,小蘇打
1.2試驗儀器及設備
小樣蒸化機、DatacolorSF600+電腦測配色儀(Datacolor公司)、
SW-12A耐水洗色牢度試驗儀(無錫紡織儀器廠)、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
Y5718摩擦色牢度試驗儀(常州第二紡織機械廠)
1.3常規印花工藝
1.3.1常規活性染料印花工藝流程及工藝條件
印花調漿—刮印—烘干(95℃)—汽蒸(103℃,12~14min)—冷流水洗—溫水洗(80℃左右)—皂洗(皂粉3g/l,95℃,3-5min)—水洗
1.3.2小樣印花色漿的組成
染料Xg
尿素3~8g
小蘇打1~3g
防染鹽S1.5g
5%海藻酸鈉糊45~60g
水Xg
合計100g
考慮到一些地區的水質不一,可以酌情加入軟水劑。
1.4實驗方法
使用汽巴P型活性染料和K型活性染料分別對粘膠織物進行活性印花,利用電腦測色配色儀對P型性活性染料及K型性活性染料所刮色樣進行K/S值測定,比較兩種染料所印的粘膠印花織物的K/S值的大小,合理使用助劑、蒸化溫度和蒸化時間來提升粘膠織物活性印花時的得色量,最后用傳統工藝
1.5測試方法
1.5.1K/S值的測定
用電腦測色配色儀測定織物表面的K/S值。
測色的條件為:D65光源,10℃視角,小孔徑(SAV),UV不包含
1.5.2摩擦牢度的測定
摩擦牢度的測定按GB/T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
1.5.3耐洗色牢度的測定
耐洗色牢度的測定按GB/T3921.1-1997~GB/T3921.5-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
2結果與分析
2.1染料的選擇
選用K型活性染料三只:K-3B紅、K-RN金黃、K-3R藍,P型活性染料三只:P-6B紅、P-2RN金黃、P-3R藍。在常規工藝下,染料濃度3%,分別在粘膠織物上刮色塊樣,烘干并汽蒸,后處理完后,在電腦測色配色儀上分別測其粘膠印花織物表面K/S值,其測試數據見表1。
表1粘膠印花織物表面K/S值
染料K/S值 | K-3B紅 | K-RN金黃 | K-3R藍 | P-6B紅 | P-2RN金黃 | P-3R藍 |
1 | 33.393 | 22.487 | 8.2452 | 34.714 | 32.991 | 8.4735 |
2 | 32.964 | 22.534 | 8.3682 | 34.668 | 32.893 | 8.5492 |
3 | 33.549 | 22.512 | 8.2754 | 34.826 | 32.953 | 8.5621 |
平均 | 33.302 | 22.511 | 8.2963 | 34.736 | 32.9458 | 8.5283 |
從表1可以看出P型活性染料刮印色塊樣的K/S值明顯比K型活性染料刮印色塊樣的K/S值高,而K/S值越大表示表面顏色越深,所以P型活性染料所印的粘膠織物的得色量高于K型活性染料所印的粘膠織物的得色量.因而選用P型活性染料進行工藝優化探討.
2.2汽蒸溫度的改變對織物表面K/S值的影響
在恒定的工藝條件下,通過提高溫度可以提升粘膠織物印花時的得色量.在常規工藝條件下,選用P型活性染料P-6B紅(3%)調制印花色漿并刮印,改變不同的汽蒸溫度,后處理完后,在電腦測色配
表2不同的汽蒸溫度下粘膠印花織物表面K/S值
溫度K/S值 | 100℃ | 101℃ | 102℃ | 103℃ |
1 | 34.531 | 34.584 | 34.671 | 34.671 |
2 | 34.661 | 34.632 | 34.618 | 34.663 |
3 | 34.512 | 34.689 | 34.667 | 34.685 |
平均 | 34.568 | 34.635 | 34.672 | 34.673 |
從表2中可以看出,當溫度在100℃~103℃時,通過提升汽蒸溫度P型活性染料印花粘膠織物的K/S值變大,粘膠印花織物的得色量提高;當溫度增加到102℃以上時P型活性染料印花粘膠織物的K/S值沒有太大變化,因而可以選用102℃進行汽蒸,但考慮到工藝的穩定性選用103℃為最佳溫度。
2.3時間的改變對織物表面K/S值的影響
在恒定的工藝條件下,延長汽蒸時間可以提升粘膠織物印花時的得色量.在常規工藝條件下,選用P型活性染料P-6B紅(3%)調制印花色漿并刮印,改變汽蒸時間,后處理完后,在電腦測色配色儀上分別測其粘膠印花織物表面K/S值,其測試數據見表3。
表3
間時K/S值 | 4min | 6min | 8min | 10min | 12min |
1 | 30.132 | 34.641 | 34.549 | 34.649 | 34.645 |
2 | 30.472 | 34.649 | 34.691 | 34.648 | 34.650 |
3 | 31.012 | 34.661 | 34.717 | 34.768 | 34.678 |
平均 | 30.539 | 34.650 | 34.652 | 34.655 | 34.659 |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汽蒸時間在4min~6min時,通過延長汽蒸時間,P型活性染料印花粘膠織物的K/S值變大,粘膠印花織物的得色量提高;當汽蒸時間在6min以上以時P型活性染料印花粘膠織物的K/S值沒有太大變化,因而可以選用汽蒸時間為6min,但考慮到工藝的穩定性可以將汽蒸時間選擇在6min~8min.
2.4尿素用量的變化對織物表面K/S值的影響
在恒定的工藝條件下,適
表4
尿素的K/S值 | 15% | 20% | 25% | 30% |
1 | 34.535 | 34.568 | 34.614 | 34.614 |
2 | 34.561 | 34.582 | 34.622 | 34.612 |
3 | 34.616 | 34.597 | 34.638 | 34.629 |
平均 | 34.571 | 34.582 | 34.625 | 34.618 |
從表四中可以看出:尿素用量在15%~25%時,P型活性染料印花粘膠織物的K/S值隨著尿素的增加而變大,粘膠印花織物的得色量提高;但尿素用量在30%時P型活性染料印花粘膠織物的K/S值并沒有隨著尿素的增加而變大,反而變小的,粘膠印花織物的得色量也降低的,因而尿素的用量可以選擇在15%~25%.
2.5堿劑的用量對織物表面K/S值的影響
在恒定的工藝條件下,適度增加小蘇打用量可以提升粘膠織物印花時的得色量,過多的加入堿劑,活性染料易水解,反而會降低粘膠印花織物的得色量.
在常規工藝條件下,選用P型活性染料P-6B紅(3%)調制印花色漿,改變小蘇打用量(堿劑)對粘膠織物印花后汽蒸,后處理完后,在電腦測色配色儀上分別測其粘膠印花織物表面K/S值,其測試數據見表5。
表5
小蘇打 K/S值 | 1% | 1.5% | 2% | 2.5% | 3% | 3.5% |
1 | 32.752 | 33.027 | 33.594 | 34.678 | 34.677 | 34.693 |
2 | 32.761 | 33.162 | 33.682 | 34.652 | 34.674 | 34.685 |
3 | 32.824 | 32.992 | 33.641 | 34.661 | 34.721 | 34.687 |
平均 | 32.779 | 33.060 | 33.639 | 34.664 | 34.691 | 34.688 |
從表五中可以看出:小蘇打用量在1%~3%,P型活性染料印花粘膠織物的K/S值隨著小蘇打的增
2.6兩種染料印花后粘膠織物質量指標對比
分別稱取K-3B紅3g、K-RN金黃4g、K-3R藍7g按照傳統K型活性染料印花工藝打一塊粘膠織物印花樣,稱取P-6B紅3g、P-2RN金黃4g、P-3R藍7g按照P型活性染料工藝打一塊粘膠織物印花樣,然后對兩塊色塊樣進行色牢度測試,其測試數據見表6.
表6
指量質料染 | K型染料印花色塊樣 | P型染料印花色塊樣 |
干磨牢度 | 3~4 | 4~5 |
濕磨牢度 | 2-3 | 4 |
皂洗牢度 | 3~4 | 4 |
從表6中可以看出來,使用P型活性染料印花的粘膠織物的各項牢度都優于使用K型活性染料印花的粘膠織物,因而使用P型活性染料印制粘膠織物,可以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提升粘膠印花產品的性能和價值.
結論
使用新型P活性染料對粘膠織物進行印花,其印制出來的產品的各項性能都優于傳統的K型活性染料對粘膠織物的印花.傳統的K型活性染料對粘膠織物的深色印花,往往是使用的大量的染料助劑來提高起得色量,這樣不僅增加的成本,還需要用大量的水去水洗,造成的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并且在水洗時易造成搭色,而新型P活性染料在這方面較K型活性染料有的較大改進.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