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紡工藝對成品質量的影響
隨著現代紡織工業的不斷發展,紡織品國際貿易量的增大,紡織產品品種的多樣化,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市場對優質棉紗的需求越來越多,對國產棉紗線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較多的成紗棉結不僅嚴重影響成紗與布面的質量外觀,而且還影響染整加工及紡紗、織造過程的連續性。因此,“93標準”比"78標準”增加了棉結粒數的考核,成紗棉結成為衡量紗線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在生產過程中如何對成紗棉結進行嚴格的控制,以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也就成了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棉結的定義與檢驗方法
經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棉結有60—70%是由原棉性能不良所造成的,但也有是因為紡紗工藝不良所造成的。根據gb/t398—93標準規定,棉結是由纖維、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軋工質量不良或紡紗過程中處理不善集結而成。其檢驗方法為:在不低于400lx的照度下,光線從左后側射入,檢驗面的安裝角度與水平面成45°±5°角,檢驗者的視線與紗條成垂直線,檢驗距離以檢驗人員的目力在辯認疵點時不費力為原則。
2、原棉性能與成紗棉結的關系
關于原棉各項物理性能與成紗棉結的關系,近幾年來,國內外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成熟度好的棉纖維,它的吸濕能力小,單纖維強力大,天然卷曲多,纖維的彈性、剛性好,因此,其抗拉,抗壓、抗彎的能力強,在加工過程中不易受損傷,纖維在受表面磨擦而受搓、揉、糾纏形成棉結的機會少,同時,纖維在開松、打擊、分梳、牽伸過程中承受機械力作用而產生損傷、斷裂也少,短纖維率的增加少,因此,棉結形成的機會就少,成熟系數與成紗棉結粒數的關系見圖1。
3、梳棉工藝與成紗棉結的關系
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棉網上棉結的多少,基本上決定了成紗的棉結數。因此,如何減少棉網棉結數,提高梳棉機的分梳效果對控制成紗棉結非常關鍵。通過我校實習工廠生產實踐,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3.1合理分配清梳落棉,提高棉卷結構質量
對一般
3.2提高梳棉機的分梳效能
梳棉機的強分梳,可使纖維單纖化程度提高,這不僅有利于纖維和雜質的分離、減少纖維的相互糾纏,同時還可以松解棉卷中帶來的部分棉結。因此,我們對錫林、蓋板、道夫、刺輥針布選用了分梳效果好的新型針布,并對錫林蓋板、錫林道夫、錫林刺輥、刺輥給棉板這些部位采用較小的隔距。既增強了刺輥部分握持梳理的能力,又提高了錫林、蓋板部分自由梳理和反復梳理的效能。
通過試驗我們可以看出,低速緊隔距生條棉結數量比高速緊隔距棉結數量多;蓋板隔距增大,生條棉結數量顯著增加;增加錫林速度,梳理度增大,使纖維梳理充分,容易排除棉結,同時,單位針面和纖維上受到的平均梳理力下降,纖維不易受力而伸長過大,可以減少由于纖維回彈形成的棉結和纖維斷裂形成的棉結。緊隔距使針齒與纖維的接觸多,纖維易被針齒握持,針齒刺入纖維深,分梳作用增強,棉結易排除。
3.3改善纖維轉移情況,減少新棉結的形成
梳棉機上形成新棉結的根本原因是纖維間的搓轉和擦轉,而返花、繞花和掛花等不正常現象,常易造成劇烈摩擦,從而導致纖維搓轉和擦轉而形成棉結。返花、繞花和掛花的主要原因是速比或隔距配置不當,或開松梳理元件的鋒利光潔度不夠。因此針對上述產生原因,我們主要采
3.4加強溫濕度管理,控制纖維上機回潮
棉纖維在高溫高濕下的塑性大,抗彎性能差,纖維間易粘連,易形成棉結,特別是成熟度差的原棉,在高溫高濕下,更易吸收水分,形成棉結,又因高溫高濕下的纖維彈性差,在蓋板工作區往往會由于未被梳開而搓轉成棉結。因此,使梳棉工序保持較低的相對濕度,一般為55-60%,使纖維處于連續放濕狀態,以控制半制品的回潮率,使纖維間抱合力減小,保持較好的彈性和剛性,有利于開松、除雜、分梳和轉移,減少纖維與針齒間的摩擦和充塞針隙現象。
4、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
(1)成熟度差的纖維,在加工過程中形成棉結的概率要比正常的棉纖維形成棉結的概率大。
(2)梳棉工序的工藝配置是影響棉結多少的關鍵,加強剌輥部分的排除棉結雜質的效果,要貫徹"緊隔距,強分梳"的工藝原則,適當增加錫林轉速,并注意做好"四鋒一準",改善纖維的轉移,有利于減少新棉結的形成。
(3)梳棉工序要加強溫濕度的控制,以減少棉結的形成。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