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莉,唐人成(蘇州大學才才料工程學院,江蘇蘇州215021)
0 前言 甲殼胺纖維因具有良好的抑菌性、防臭性、吸濕和保濕性,倍受產品開發人員的關注,而不斷被應用于內衣、襪品、床上用品、毛巾、浴巾和醫用等紡織品。生產中,一般采用與棉、羊毛、粘膠等纖維混紡的方式加工成產品。但甲殼胺纖維在印染加工中存在許多問題,如吸色速度快而易染花,與其它纖維同色性差和耐酸性差等。另外,甲殼胺纖維與纖維索纖維的混紡物一般需進行雙氧水漂白。據文獻報道,雙氧水氧化降解法是制備不同相對分子量的甲殼胺的經典方法之一,很顯然,甲殼胺纖維在雙氧水漂白時也可能存在降解和失重的問題。 本項目對甲殼胺纖維的印染加工特性進行基礎研究,有助于解釋實際印染加工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國內有多位研究者曾進行相關研究,如何雪梅和唐人成系統研究了甲殼胺纖維的活性、直接、酸性染料染色性能和染色機理;朱平等人探討了活性染料在甲殼素與棉纖維上的竟染性;張洪玲和王建明研究了甲殼胺/棉混紡織物的酶煮漂工藝對白度和甲殼胺纖維含量的影響。由于甲殼胺纖維的降解對后續染包、整理等存在一定的影響,故對甲殼胺纖維在雙氧水漂白過程中的降解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因甲殼胺纖維原料來源、紡絲制備技術的差別,各企業所生產的甲殼胺纖維在性能及氧漂時的降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鑒于以上原因,本項目主要研究選用兩種不同分子量的甲殼胺纖維在雙氧水漂白過程中的失重和降解情況。1 試驗1.1試驗材料 纖維分子量較高的甲殼胺纖維,簡稱CTS-H,脫乙酰化度86.86%,分子量約54萬(濰坊盈德甲殼素有限公司);分子量較低的甲殼胺纖維,簡稱CTS—L,脫乙酰化度78.30%,分子量約23萬(青島海洋生物]:程有限公刊),脫乙酰化度采用鹽酸溶解,氫氧化鈉溶液滴定的方法測得。 化學品碳酸鈉、硅酸鈉、30%雙氧水、乙酸、氯化鈉(均為分析純),平平
式中:Wo——漂白前纖維的恒重; W1——漂白后纖維的恒重。1.3.2 白度 試樣的Lab值(亨特IJab測色系統)在UltraScanXE測色儀(美國[tunterLab公司)上測定,測色光源為D65視角10°。白度(WI)用亨特式(2)計算。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