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1).條子布、格子布經紗根數配列未符規定,或格子布緯紗織入根數未符規定,致條子、格子形狀異常。2).整經未將不同規格之經紗依規定配列,或未依照規定織入不同規格之緯紗。
(38)漿斑(StarchLump)
外觀:在胚布之布面出現漿料干塊或斑點。
成因:漿紗用之漿液未能完全糊化,壓漿羅拉磨損,羅拉表面不平。
(39)霉斑
外觀:胚布之表面出現灰黑色或淡紅色發霉之斑點。
成因:存放位置濕度過高,存放時間過久。梭織布-印染后整理-瑕疵解讀:(1)油滴狀染斑(GasolineSpot)
外觀:多發生在E/R混紡織物,染色后有油滴狀之斑點,較正常部位顏色稍深。以放大鏡觀察,在織物濃色部位之毛絨,尖端呈現微小珠狀,且較正常部位之毛絨為多。
成因:此乃由于燒毛不均勻所致,染斑濃色部位,毛絨未能充份燒除,在尖端成為融團,吸色性較強,故染色較濃。
(2)布芒(Fuzz,Nap)
外觀:染色整理后之織物,布面仍有細微之毛絨,與布紋之色澤相異。
成因:1).燒毛不夠充份,未將布面之毛羽徹底燒除。2).利用液流式染色機染色時,噴嘴之噴流太強。
(3)浸透不良斑(InperfectPenetrationOfDye)
外觀:染色后之布面呈現深淺之彩云狀。
成因:1).退漿、精漿不夠充份,或經處理脫下之臘質等物,再附著于織物上。2).浴染時浴比過小,升溫速率過快,使染色液呈膠化之狀況。
(4)精練斑
外觀:在精練過程,精練掉下之織物中非纖維物質與精練劑結合,再夾雜有織物掉落下之毛絨,又粘附在織物表面上。視之布面上有不規則片狀之黃色痕跡,以指甲輕刮,則有短毛絨及碎屑掉落。
成因:1).精練劑于常溫中易于凝結。2).用精練釜精練時,水洗不夠充份,或水洗之溫度較低。3).在連續式精練,精練室內積有沉積物,或精練藥槽內泡沫過多及軋輥表面不潔。
(5)練漂破洞(BleachedHole)
外觀:胚布正常,經過氧化氫漂白后,布面有相判之經紗或緯紗斷裂,形成小破洞。
成因:布面上粘有鐵銹,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鐵離子,在布匹漂白過程中,與過氧化氫急驟氧化而使紗斷裂。
(6)色花(Skilteriness)
外觀:布面有不規則片狀之顏色深淺。
成因:前處理工程之退漿,精練未能徹底作好。
(7)霧斑(Mist)
外觀:片狀之染斑,有深有淺,輪廓不明顯,形狀大小不一,發生之位置不集中,亦無一定之規則。
成因:1).待染之織物,被濺到污水或其它藥品。2).練漂后未立即烘干,長時間堆積在布車上,部份織物發生風干之水印。3).胚布沾染油污,胚檢時以強力去污劑刷洗后殘留之痕跡。
(8)色差
外觀:染色或印花織物,染出之成品顏色,或印花花紋之顏色未能與所指定者完全相同。
成因:1).指定色樣所用之樣本過小,打樣后對色時即未能作到完全相同之對色。2).于配制染色液或調制印花漿時,稱量染料、助劑不夠精確。3).制程與打樣之條件未能完全配合,且未作經驗性之修正。
(9)缸別色差
外觀:大批量之織物,分數缸或一缸數次染色,非在同一缸染色者,有色光深淺之差別。
成因:各缸雖同一型式,但其功能會略有差別。在染色制程中,各次操作之條件亦無法盡同。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