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抗菌性測試方法及標準
  鑒于當(dāng)前我國對抗菌紡織品的全面評價還不能適應(yīng)國內(nèi)生產(chǎn)和對外貿(mào)易的需要,本文對目前世界上使用較多的抗菌測試方法及標準進行了對比,
  1測試菌種的選擇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體形細小、結(jié)構(gòu)簡單、肉眼無法直接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等設(shè)備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絕大多數(shù)的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是無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類和動植物的病害[6]。因而人們在進行抗菌性能的評價中,菌種的選擇必須具有科學(xué)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種是在自然界和人體皮膚及粘膜上分布最為廣泛的。
  測試的菌種[7]包括細菌和真菌。在細菌中主要用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桿菌、枯草桿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熒光假單胞桿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黃曲霉、變色曲霉、桔青霉、綠色木霉、球毛殼霉、宛氏擬青霉、臘葉芽枝霉)和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癬菌、紫色癬菌、鐵銹色小抱子菌、袍子絲菌、白色念珠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無芽胞細菌中抵抗力最強的致病菌,可作為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桿菌是芽胞類細菌中常見的致病菌;枯草桿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強,可作為芽胞菌的代表。大腸桿菌分布相當(dāng)廣泛,巳作為通常的革蘭氏陰性菌的代表性菌種用于各種試驗。黃曲霉、球毛殼霉作為規(guī)定的防霉試驗用菌種,已列入我國國家標準(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選擇的霉菌,則是侵蝕紡織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見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體皮膚粘膜常見的條件致病性真菌,對藥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細菌而不是細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細菌的菌落,易于計數(shù)觀察,常作為真菌的代表。
  因此,為考核抗菌紡織品是否具有廣譜抗菌效果,較合理的選擇是按一定的比例,將有代表性的菌種配成混合菌種用于檢測。目前大部分抗菌產(chǎn)品的抗菌性能,往往僅選擇金
 相關(guān)信息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