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發展概況
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已經能用骨針縫合獸皮用以御寒,成為最原始的服裝。服裝的制作由手工到采用機器,其間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史,先后出現了銅針、鋼針,服裝面料也有了織造的棉布和絲綢,但直至18世紀末,縫紉一直是手工作業。
17世紀中葉,由于蒸汽機的發明,英國的紡織工業開始了產業革命。1733年飛梭織布機的發明,推動了紡織工業機械化發展。紡織從小規模的家庭副業生產逐步轉變為大規模的工業生產,使勞動生產率成倍地增長。這樣一來,棉布產量迅速提高,給服裝制造業帶來了新的矛盾,手工作坊式的服裝制作已無法適應紡織業高速度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新式服裝的需求。這就需要服裝生產也來一次革命,用機械來代替笨拙的手工操作??p紉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755年英國人查爾斯-F.魏森塔爾(Charles.F.Weisenthal)在改進手工縫紉方面初次獲得成功。他首先發明了一臺機針穿線孔在針中間的縫紉機,并取得了發明的專利權。
1770年,英國人羅伯特·奧爾索普(Robert.Alsop)發明了專門用來縫制衣服邊緣的鏈式線跡縫紉機。同年,英國人托馬斯·遜特(ThomasSaim)友明了手擺鏈式線跡縫紉機(這臺機器現在還陳列在英國倫敦的科學博物館里)。
1807年,奧地利裁縫約瑟夫·馬德斯珀格(JosephMadersperger)第一次發明了直線縫紉機,這種縫紉機首次使用了針尖帶孔的機針。
1829年,法國裁縫巴特勒米·蒂莫尼埃(Barthelemyrnummoruer)發明了一臺能滿意地縫紉鏈式線跡的縫紉機,于1830年在法國取得專利,并于1831年制造了80臺,他雇用了80多個女裁縫為法國軍隊縫制軍服。當時縫紉機的工作速度為每分鐘100針,后經兩年多的改進,縫紉速度提高到每分鐘300針。
1834年,美國紐約工人沃爾特·亨特(WalterHunt)與他的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