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前處理加工除與紡織品材料、織物結構、加工工藝以及化學品助劑有關以外,還與設備的配置密切相關。提高退煮漂半制品的質量,必須制訂優化的工藝,使用清潔、高效的助劑,還要配置符合最佳工藝條件的設備。 短流程退煮漂工藝符合低成本、高經濟效益、清潔生產的要求,為工藝質量的再現奠定了基礎。新穎的短流程前處理工藝,對設計具有創新意義的設備,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本文對組成退煮漂短流程工藝設備的高效軋、洗、烘、蒸等通用單元機及其優化組合作簡單介紹。
1高給液裝置 工藝流程的縮短,導致化學品助劑濃度的增加,易引起沉淀和無效分解,不利于織物上工作液的滲透擴散。因此,提高織物帶液量是短流程工藝的關鍵條件。 高給液裝置是冷軋堆堿氧一浴工藝、快速高效練漂和酶退漿、精練,以及雙氧水漂白三步兩流程聯合機的關鍵單元機。低濃度高給液量的工作液均勻滲入織物,是確??椢镌诙阎眠^程中,充分完成各項化學反應的關鍵,以改變“表面文章”的浸漬、軋液,解決低毛效弊端。高給液織物進入蒸箱后可營造劇烈的反應條件,且可有效防范褶皺、橫檔、風干等常見疵點的發生。 筆者曾對純棉高支高密防羽布在MH502敞口水洗槽及MH571小軋車上進行堿氧冷軋堆工作液的浸軋試驗:一浸一軋帶液50%,二浸二軋帶液51%,三浸三軋帶液52%,四浸四軋帶液53%。當帶液量達到55%后,再浸再軋,帶液也不會再增加。若減fl,車L車壓力,讓織物多帶些液,則會形成織物表面帶液過多,一旦形成淌水,不僅浪費工作液,而且影響到正常工藝的反應質量。究其原因,織物浸漬工作液進入軋點受壓瞬間,織物中的空氣與工作液交換,出軋點織物卸壓,結構回彈,空氣填充;再次浸漬時,織物中的空氣阻礙工作液的滲透,再次靠微量的氣液交換,導致高支高密織物的浸軋帶液低的狀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