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織物準備 活性染料軋一烘_車L一蒸連續染色工藝流程為:浸軋染液一紅外預烘一熱風烘干和烘筒烘干一浸軋固色液一汽蒸一洗滌(去除殘余化學品和水解染料)一烘干1.1 半成品半成品必須不含潤滑劑、漿料和漂白劑,而且要求白度一致,吸濕性好,pH值中性。織物左、中、右含潮率一致,布面完全冷卻。通過滲圈試驗可以檢查織物的吸濕性。其方法為:用5 dE錫麗翠藍(SiriusTurquoise)S-FBL溶液滴一滴在織物表面,1~5 S后觀察滲圈形狀(檢驗時間視織物而定),如果滲圈形狀圓形,表示前處理效果較好;如果滲圈形狀不規則,說明前處理效果較差。1.2 碘/碘化鉀溶液檢查淀粉漿 用TEGEWA卡評級,共分為9級。織物含淀粉及其衍生物顯示深藍色,織物含淀粉、PVA漿料、上漿劑等顯示藍綠色,其中9級為不含淀粉,6級為染色可接受。1.3 pH值 染色工藝用水水質要求無色、無味、pH值7~8,硬度(德弗硬度)小于3。~5。(5O~90 mg/kg,USA),化料時一定要用軟水。
2 染料配伍性和芯吸試驗2.1 活性染料吸盡率和固色率 活性染料染色存在的技術問題主要是提高吸盡率和固色率,最有效方法是在活性染料分子中引入兩個異種或同種活性基,即一氯均三嗪基和乙烯砜基。對于用含兩個異種活性基和合適的母體染料與連接基組成的新型活性染料來說,除了具有各個組成活性基的特性(如低的酸性水解率、優良的可洗滌性、良好的色牢度和較小的吸盡率與固色率之差)外,還具有這兩個不同活性基之間的協同增效作用,而產生的新特性,如更好的耐酸性水解和過氧化物洗滌的能力、更高的固色率、更寬的染色溫度范圍和更好的染色重現性。因此,這類活性染料的產量已占全部染色用活性染料的2/3,已成為棉織物軋染的主體染料。2.2 染料的配伍性 染料的配伍性是指拼色時一組染料在纖維中擴散的快慢和染料對纖維的親和力大小的差異。其差異小,說明配伍性好;反之,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