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采用雙氧水練漂時,當pH值在7—9.3范圍內,白度增加很少。但當pH值超過9.3后,白度能迅速提高(圖4—11)。達到10.3時為最高峰。這與雙氧水的分解曲線十分相似(圖4—12),在接近pH值為10.3時達到頂點。
從圖4—13可以看到,與雙氧水的分解曲線相比較,當織物存在時,雙氧水的分解比無織物的情況下要低一些。這可以說明織物對于在堿性溶液中的雙氧水起著抑制作用。 從圖4—14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雙氧水的穩定性隨著織物的加入而提高。另一方面纖維素能從溶液中吸附堿的特性,隨著織物的增加而增加。這樣降低了羥基離子的濃度,從而使分離速度受到抑制。但從實踐中證明,纖維素吸堿并不是重要的因素。
以上分析說明,雙氧水的用量要合理選擇,要做到既能獲得需要的白度和去除棉籽殼等雜質的效果,又要使棉纖維素損傷降到最低程度。實踐證明,織物的白度與雙氧水濃度并不成正比。 練漂時,使用的溫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雙氧水的分解、織物的白度與溫度是呈正比關系的。當溫度達到90一loo℃時,雙氧水可分解90%,白度也最好;如果溫度只有60℃時,分解率僅為50%左右。 在實際生產中,用雙氧水練漂時,織物上很難避免不沾有重金屬離子。這些重金屬離子對雙氧水起催化分解作用。從而損傷纖維素,所以必須加入穩定劑。穩定劑的作用不僅可防止重金屬離子催化分解雙氧水,而且可以調節堿度和起緩沖作用.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