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幅
開幅時繩狀織物從堆布池中引出,經過導布圈入機,首先受到打手作用,打手由兩根稊呈弧形的銅管組成,它與織物行進方向成反向高速回轉。打手通常有兩個,繩狀織物在打手作用下展開成平幅,打手和導布圈距離應上少于6m,距離過短,繩狀織物上易展開,距離過長,織物因本身重量下垂會使織物的伸長增大。
(2)軋水
織物練漂水洗后,織物上含水分較多,在烘燥前應盡可能軋去水分,以提高烘燥機效率,節省蒸汽。軋水機常用立式軋車,這類軋車有二輥及三輥兩種,根據軋水要求配備。軋輥由鐵或鋼制的硬軋輥及軟橡膠、紙粕等制的軟輥組成。軋水時應控制軋液均勻及軋余率,重型軋車軋余率為60%以下,一般軋車軋余率為75%以下。
(3)烘燥
常用的烘筒烘燥機以2~3 柱立式烘筒烘燥機應用最廣,每柱烘筒數為8~10 個。烘燥時織物pH 值應接近中性,避免織物烘燥時發脆,否則應重新水洗后再烘燥。
以上所述是沿用多年的前處理工藝,當前國內外前處理工藝是朝高效、高速、短流程方向發展。我國目前多將退、煮、漂三步法改為退煮一浴或煮漂一浴二步法。也有使用高效助劑將退、煮、漂合并為一浴一步法,在滌棉混紡織物上已獲成功,純棉織物一浴一步法也有進展。退、煮、漂一浴一步法大大縮短了工藝流程,減少了單元機臺數,少占廠房面積,還可以節約能源,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從而降低了前處理成本,是一項值得重視和深入研究的新工藝。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