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黃麻的羊毛化,就是在室溫松弛的狀態下,用15%-18%燒堿對黃麻絞紗處理30-60min。黃麻纖維經高濃度的堿處理,其物理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側向溶脹和縱向收縮同時發生,結果,纖維的手感變得柔軟,并產生高度的卷曲,從而具有羊毛狀的外觀。這種羊毛化作用隨堿液濃度的增加和處理溫度的降低而增強。它與棉絲光工藝完全不同,表現在:(1)加工方法:羊毛化工藝系將黃麻用(15%-18%)燒堿室溫處理30-60min;絲光工藝系將棉紗或織物用(22%-25%)燒堿在張力狀態下室溫處理1-2min。(2)水洗前:前者在黃麻纖維浸入燒堿后,水洗前(松弛處理)不拉伸;后者紗線或織物水洗前,拉伸到原尺寸(即張力處理)。(3)結果:經羊毛化加工,黃麻纖維產生卷曲;棉紗線或織物經絲光處理,尺寸穩定。(4)重量損失:經羊毛化作用,纖維重量損失的15%;經絲光,紗線或織物重量損失約3%。(5)對性能影響:羊毛化改善黃麻纖維細度,使之具有較好的紡紗性和織物外觀;絲光則改善紗線或織物的光澤和染色性。(6)強力損失:黃麻纖維強力損失約25%-40%;棉強力損失約10%-15%。(7)伸長性:黃麻纖維伸長度有所提高;棉斷裂伸長略有下降。 (8)表面改觀的持久性:羊毛化黃麻的卷曲穩定性較差,一旦纖維被拉伸,卷曲馬上消失;絲光棉的光澤、染色性的改善是永久的。(9)色澤變化:經羊毛化,黃麻纖維色澤變化;經絲光,棉無色澤變化。(10)加工方法:羊毛采用分批加工,織物絲光則為連續加工。(11)堿耗量:黃麻吸堿量較高,堿耗量較大;相比之下,棉絲光的堿消耗量較小。(12)回收:前者由于雜質含量較高,從洗液中回收堿較困難;后者可從洗液中回收約95%燒堿。(13)重要性:前者技術上較重要,但耗用勞動力和費用較大;后者在技術上和商業上均重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