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無水染色技術將推動產業革命》
讓傳統印染業完全摘下“污染帽”的無水染色技術。這染色技術如在全國推廣,每年可節水20億立方米,減少污水排放18億噸。無水染色,在世界范圍內被視為傳統染整業的革命。由于傳統織物染色需大量用水和化學助染劑,屬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無水染色學名“超臨界流體染色”可以代替水作為染色介質對織物染色,染色完成后剩余染料和二氧化碳均可回收并循環使用?!?/p>
應用這項技術整個染色過程無水、無助劑、無污染,既節能又高效,對滌綸纖維和某些高性能特殊纖維的上色效果尤其好。2004年調查數據:全國滌綸纖維產量為1138.05萬噸,如果全部采用無水染色工藝,全國每年可節約水資源20億立方米,減少用電、用氣、助劑、治污等成本投入總計574億元。
第一個超臨界無水染色實驗始于1989年。1991年DTNW(德國西北紡織研究中心)和德國Jasper公司制造了第一臺實驗室規模的超臨界無水染色實驗機。1995年,在意大利米蘭的ITMA95博覽會上展示了容量為
超臨界流體無水染色技術是一項嶄新概念。在超臨界狀態下,超臨界流體處于半液氣狀態,這使得超臨界流體既具有液體的溶解能力,又具有氣體的擴散能力。在超臨界流體無水染色工藝中,超臨界流體即可以溶解染料,又可以輕易地滲透至紡織品內部,完成染料溶解→吸附→上染的工藝過程。當染色周期完成后,通過降壓使超臨界流體氣化,原先溶解在超臨界流體中染料可以干粉形式沉降而得以回收,而氣化后的氣體也可以通過回收系統得以回收,因此整個工序可謂“零排放”。
無錫民間科技苑接受上海大學
Co2超臨界無水循環染色系統:
一、工藝流程
1) 染料進入系統由染料罐—加壓器—單向閥—加料器,原理:首先把染料注入染料罐,系統開始工作后開啟加壓泵,設定染料罐壓力進口,當系統中的壓力低于進口時,單向閥自動關閉,染料注入階段完成,染料注入量的多少可由計量罐控制。
2) 染色循環系統由染色反應罐—循環泵—控制閥,工作原理:當系統壓力達到工作壓力以后,(二氧化碳已經處于超臨界狀態)染料同時注入完成,關閉控制閥,進入循環染色階段。利用循環泵將溶解有染料處于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在染色反應罐中循環流動,使染料與棉紗充分接觸,循環預定的時間后,關閉控制閥進入二氧化碳收集階段。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