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波,陳國強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江蘇蘇州215021
薯莨的應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500多年以前,我們的先人已經把它作為純植物染料用于真絲綢面料的染色。薯莨是一種多年生纏繞藤本野生植物,盛產于我國的南方,作為中草藥,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殺菌消炎的作用,將薯莨用于真絲織物的染色,可賦予織物某些特殊的保健功能,但薯莨應用于棉織物的染色還未見報道,因此本實驗對從薯莨中提取色素對棉織物直接染色、預媒染和后媒染的染色工藝進行了優選,并研究了主要影響因素,測定了染色試樣的相關牢度,為薯莨用于棉織物的染色做了一些基礎性工作。1實驗1.1材料及儀器棉織物:細平布;藥品:冰醋酸,無水碳酸鈉,丙酮,氯化鈉,七水合硫酸亞鐵,明礬(以下均為分析純);薯莨(產地廣東)儀器:Unico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802PC/PCS型),UltraScanXE型電腦測色配色儀(HunterLab.Ltd.USA),SW-12型水洗色牢度試驗機,Y571A型摩擦牢度儀。1.2薯莨色素的提取將薯莨塊莖粉碎成末,取20g薯莨粉末用100mL70%丙酮水溶液在60℃的水浴中浸提3h,冷卻后抽濾,取濾液用250mL容量瓶定容后作為染液備用,所得的薯葭的色素溶液濃度設為x。1.3染色染色前織物用水煮沸10分鐘,冷卻擠干水分。實驗浴比1:50,織物1g,用碳酸鈉調節染液pH。染色方法分為直接染色,預媒和后媒法染色,采用硫酸亞鐵作為媒染劑。1.3.1直接染色將煮沸后的織物冷卻,擠干,接著于室溫入染,在15分鐘內升溫至所要求的溫度,保溫30分鐘,取出水洗、晾干后測定相關的指標。1.3.2預媒法染色將煮沸后的織物冷卻,擠干,放入含有媒染劑的水浴中進行預媒處理,將處理后的織物水洗,擠干水分,然后放入薯莨提取液中進行染色,取出染色后的試樣后處理,測定相關指標。1.3.3后媒法染色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