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質阻擋放電等離子體應用于紡織材料表面改性的優點,在于其對材料表面處理屬于干式工藝,不會因產生"三廢"而造成環境污染,若與放射線處理、電子束等其它干式工藝相比,其獨特之處在于等離子體表面處理的作用僅涉及表面極薄層,一般僅幾到數十納米(nm),而材料本體不受影響[1-4]。
等離子體在織物上的應用國內還處于實驗階段,國外已小規模應用于生產,例如德國一家著名的毛條生產商在試驗工廠中安裝了等離子體裝置,它的產量可達每小時5Okg。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屬于固體與氣體之間的直接反應,是一種非水處理技術,可以大幅度的節水、節能、減少環境污染;同時,該技術具有反應速度快、作用時間短、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能損失較小、具有多種改性效果等優點,發展前景廣闊。但在等離子體技術大規模應用之前,還需要對纖維表面改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并開發出適合于連續操作、使用方便、價格合理、無環境污染的低溫等離子體設備。
1實驗部分
1·1實驗設備
T150等離子體處理機(中科院光電研究所);LA2002-A紅外線染色機、R-3(Al708)型實驗室定形烘干機(臺灣Rapid);YGO26C型電子織物強力儀、Y571B型摩擦色牢度儀(江蘇南通);721型分光光度計(上海);JSM-6360型電子掃描電鏡(日本);電腦測色儀DATACOLORSF600-PLUS(美國)。
1·2原料及試劑
織物:純滌綸漂白織物,40×40,72×72,649/m2,平紋組織。
試劑:分散藍2BLN(浙江龍盛),高溫分散勻染劑(浙江傳化),HAC、Na2CO3、皂片均為市售。
1·3實驗方法
1·3·1工藝流程
常壓空氣等離子體預處理滌綸織物→染色→測試→結果分析。
1·3·2常壓空氣等離子體處理
將滌綸織物穿過常壓等離子體介質阻擋放電極板間,施加電壓,調節極板間距為3mm,利用極板間的空氣為介質以不同等離子體處理時間和處理強度對滌綸織物進行常壓輝光放電處理。等離子體處理時間通過布速來控制;等離子體處理強度指的是光譜譜線強度,在宏觀上表征功率的變化。處理強度越大表示處理功率越大。
1·3·3染色工藝與流程
采用高溫竭染法對滌綸染色,染料選用分散藍2BLN。
染液配方:
染料2%(o.w.f)
高溫分散勻染劑lg/L
醋酸適量調pH=5-6
浴比1:30
染色溫度130℃,染色時間45min
皂洗配方:
皂片2g/L
純堿2g/L;
浴比1:30
溫度95℃
皂洗時間1Omin
工藝流程:室溫入染,以2℃/min升溫至9O℃,再以l℃/min升溫至130℃,保溫染色45min,然后急速降溫至室溫,冷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1·4性能測試
1·4·1SEM掃描電鏡
用JSM-6360型電子掃描顯微鏡鍍金法測試。
1·4·2K/S值的測定
用SF600-PLUS型電腦測色儀,按ColorMatch國際通用標準測試。
1·4·3上染速率的測定
將裝有如1·3·3所述配比染液和織物的染色鋼瓶置于紅外線染色機中,待溫度上升到規定溫度,開始計時,在染至5min、lOmin、l5min、2Omin、30min、4Omin時,分別取出樣品,后處理完畢后對樣品進行K/S值測試。根據時間與樣品K/S值的關系作出上染速率曲線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