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服裝印花與上下環節的關系(二)
陳德才
【摘要】我們服裝印花企業一直處于“拿來主義”的坐收漁利的狀況下,完全失去了自主創新能力,在外貿出口興旺下發跡起來的服裝印花企業,也失去開發國內市場的途徑……它們建筑在外貿出口的服裝上,對國內市場了解甚少。它們僅僅是“印花”的一個環節,上無織物面料供應來源,后沒有銷售渠道,中間還缺少縫制加工的能力……
(接上期)
三、幾點思考
3、服裝企業與服裝印花企業在科技方面差距懸殊。我們了解到服裝和印花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行業與專業,他們在技術方面的差距是相當大的。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專業技難以及管理、物化測試等,若不加強交流溝通,將很難使服裝印花產品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標準的執行。測試機構及項目數據的要求要有一個共同的認同與提高。因為服裝業的信息收集與傳遞,專業媒體方面還都有良好的效應,尤其在專業人才的培養、全國各地高、中等服裝院校就有40余所。回首觀察一下服裝印花企業在這些方面差距就太大了。而它們兩者興起到發展至今的歷程時間相差無幾,何以反差如此之大?
4、我們服裝工藝技術和印花工藝技術去理解,前者以物理性為主,而后者有化學、物理、藝術、色彩及光學等多種因素組成,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些,而我們的服裝印花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基礎存在先天不足,在培訓方面缺乏系統性,加之對服裝印花產品各方面環節理解不夠,關系池不緊密。往往處于被動地位,而自己又沒有突破現狀的勇氣,因為它既沒有創新設計的花型圖案,又沒有原材料供應來源和終端產品的銷售渠道,有些孤軍奮斗之感。因此,我們必須從產品整體的各個環節去學習與理解,并建立真誠互信的關系,在印花工序上,要學習系統的織物、印染等基礎知識,并不斷的關注新技術的應用和市場信息動態,這是我們服裝印花企業和從業人員向前開拓的途徑。<
從紡織面料制成印花服裝的成品到市場銷售之間要經過眾多的大小環節,主要的有,紡織面料的紡織企業→印染(包括后整理)→服裝縫制企業→批發零售進入市場。在每一個環節中有它們各自的專業環節,所以我們創造優質印花服裝不是易事,必須環環扣緊才能實現。下面對它們之間的關系做幾點分析。
1、印花服裝均由紡織面料合成,簡單的說,紡織面料決定了印花與服裝加工過程中的專業環節,例如,織物面料的纖維性能和它們的不同成分比例,因為這對印花加工工藝有很大區別。而織物的組織規格等對服裝縫制大有講究。我們在實踐中往往出現一些適合服裝縫制的面料不適合印花加工,而某些適合印花的織物不宜做服裝。即使兩者勉強湊合在一起縫制的服裝在市場上也有影響,如價格、銷量。由此可見,服裝印花的面料是一個決定性因素,目前這三個(面料、印花、服裝)環節都是不同的專業,它們之間的關系緊密程度能反映出服裝印花業的狀況。
2、目前服裝印花一般以棉化纖和混紡等織物居多,在織造方法上可分為梭織和針織兩大類。這里側重對針織面料的印花與服裝三者的關系,因為它的印花加工分布在絲網印刷行業及一些新型的印花企業,從屬于印染行業的不多。由于我國針織業發展的原展,釷織企業承擔了織和縫的內衣、童衣的生產,至于印花均處于從屬位置,印花力量薄弱,在大幅度針織物服裝出的增長下,把印花加工分散出去。它們由針織企業或外貿企業安排作業,一切聽從安排者的種種要求,是一種單純的加工企業(近年某些工區搞服裝生產群的集團公司例外)。按理說,它們環節少,相處融洽,然而現狀如何呢?我們服裝印花企業一直處于“拿來主義”的坐收漁利的狀況下,完全失去了自主創新能力,在外貿出口興旺下發跡起來的服裝印花企業,也失去開發國內市場的途徑。此情此景,應予深思。如何開拓前進,必須抓住關鍵環節,想方設法打通自主創新的各種關系。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