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織物印花的五彩繽紛緣自于印花工藝的多種多樣,根據印花工藝的不同,印花方式可分為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和防印印花四種。在此前的專題中,我們已分別介紹過直接印花和拔染印花,在本期,我們要介紹的是后兩種:防染印花和防印印花。相較于應用普遍的直接印花和拔染印花,防染、防印印花可以說是位居其次,但不可或缺。之所以將二者合并介紹,是因為它們的工藝原理相同,不可不謂之親兄弟。防染印花是我國的傳統印花工藝,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而且至今仍然是我國民間應用最為普遍的手工印花工藝。如今,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傳染印花工藝也在印染工匠們不斷的改進、創新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至于防印印花,簡單地說,就是防染印花的機械化,依托于先進的生產方式,防印印花的應用范圍比防染印花更為廣泛。
一、 防染印花概述
防染印花是在織物上預先印上能夠防止地色染料上染的防染劑,以防止花紋上染的一種印花工藝。但有時也可以先軋染烘干后,趁地色未完全發色前,就印上防染劑,用以抑制或破壞地色染料的發色,同樣可以達到防染的目的。防染劑分化學性和物理性兩類。化學性防染劑是和地色染料性能相反的化學藥劑;物理性防染劑多是植物的膠類或石蠟、陶土等物質,它們只起機械性的緩染或阻染作用,并不參與化學反應。此種印花工藝與拔染印花工藝相比,成本低,病疵少且容易發現。缺點是花紋輪廓不如拔染印花清晰,某些酸性防染劑易使織物脆化。同時,因為拔染印花和防染印花產生同樣的印花效果,所以一般通過肉眼觀察常常不能鑒別。
根據印花方式的不同,防染印花可分為防白印花和著色防染印花兩種。
其中,防白印花是采用含有防染劑的印花漿印得白色花紋;著色防染印花是在防染印花漿中加入不受防染劑影響的染料或顏料印得彩色花紋,也稱為色防印花。
防染印花工藝可用于纖維素纖維、蠶絲纖維和合成纖維織物,以纖維素纖維織物的防染印花最為常用。但總的來說,它的應用并不普遍,一般在底色不能拔染的
1.蠟染
1.1蠟染溯源
蠟染是我國西南地區(貴州、云南等地)少數民族地區民間的傳統手工印花工藝,也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可遠溯到商周時代。秦漢時期,我國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的先民們就已熟練地掌握了蠟染印花的技術,他們利用蜂蠟或蟲蠟作為防染的原料,利用天然的植物、礦物等作染料,對毛織、棉麻織物進行織物印染。到了西晉,已可染出十余種彩色的蠟染產品。到了唐代,蠟染工藝由西南傳入中原。南宋時,蠟染花布被稱為徭斑布,系采用鏤有細花的木板二塊夾住布帛,然后將熔化的蠟液灌入鏤空的部位,灌入的蠟在常溫下很快固化,當全部鏤空的圖文都灌完蠟后,此時釋放夾板,取下布帛并投入到藍靛染液中,待布被染成藍色后,再將布帛撈出放入沸水煮布,以除掉布帛上的蠟,當除蠟完成,就可得到極細斑花、清新漂亮的徭斑布。宋代以后,中原的蠟染技術逐漸衰退,西南地區的蠟染則依然保持著古樸、原始的風格,在一家一戶的作坊中沿襲下來。
1.2蠟染工藝小覽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