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織物:滌綸塔夫綢2生產工藝:經染色后的基布—縫頭—浸軋防水劑—烘燥--涂層--烘燥--焙烘--冷卻3防水整理處方(g/L)復配物AT一1 15:復配物CL一1 10有機硅防水劑GFA—l 20HAC(調PH=6)水 適量
4涂層漿處方(克)涂層肢IF 60增稠劑 2.5水 適量共計 100懸浮刮刀直接涂層方式,這種施漿方法涂布均勻,上漿量小,成膜良好,適于實際生產
5防水整理:整理工藝:浸軋(一浸一軋,室溫,pH值6軋余率65%)--烘干、焙烘(155 -160℃,30S),織物經防水整理后控制干增重0.5-1g/平方米,可獲得良好的防水效果。
6涂層整理整理工藝:直接涂層(涂層機為懸浮刮刀涂布器、合金刀,刀距:0.5-1.0mm,車速35—40m/Min)---烘燥(190—210℃,30s)--出布。**小結:1.為獲得滿意的手感和涂層產品所持有的防水透濕等功能,必須將織物的增重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織物的增重量與涂層刀和織物之間的距離有關,刀距越大,上漿量越大;織物的增重量還與車速和涂層漿的粘度有關,車速慢、漿稀,涂層漿向織物內滲透多,上漿量也大;反之,車速快、漿稠,上漿量就小;刮刀角度、吃刀深度和張力輥間距也是影響上漿量的重要因素,刮涂角度為97—98度時,涂覆效果最好。對于滌綸塔夫綢的涂層i生產中我們調節刮刀與織物緊密接觸,手動加漿時一次加漿不宜過多,開機時以布面上形成直徑為6cm的圓形漿柱為宜。因織物上漿的重力作用,可適當加大織物的縱向張力,可將吃刀深度下調1cm;在車速、漿粘度等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調節吃刀深度、張力輥間距以刮刀在張力輥間的前后位置均可以及時調節上漿量。滌綸塔夫綢經涂層后增重量控制在11.5g/平方米,潑水5級,耐水壓16mm水柱左右,透濕及透氣量均達到用戶要求,并具有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