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纖維是人們夏季所喜愛的天然的高檔紡織面料,在我國,苧麻纖維的種植和開發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苧麻纖維具有彈性高、透氣、涼爽、舒適、吸散濕快、防霉耐蛀等優良特性,是一種優良的紡織材料,素有"保健纖維之王"[1]之稱。但由于纖維素含量(61.02%)比棉低(棉為94%),苧麻纖維的取向度(80%左右)和結晶度(90%)較高,楊氏模量大,剛性大,加之纖維較粗,且截面積又大,因此織物摸起來手感較粗糙,穿著過程中易起皺,因此影響織物外觀和穿著的舒適性[2]。所以多年來,較差的免燙整理效果嚴重影響了苧麻纖維的大面積利用[3],更是影響了經濟效益的創造。
為了消除上述不利因素,使苧麻纖維能夠被廣泛采用,多年來有不少染整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提高苧麻加工深度的研究,特別是符合世界潮流的無甲醛抗皺整理技術[4],以期提高它的防皺性能,達到服用的要求。
1防皺原理
目前使用的防皺整理劑大致可以分為有醛整理劑和無醛整理劑[5]。甲醛是危害人體健康的污染物之一,所以,近年來人們多是致力于研究無甲醛類防皺整理劑,以降低或完全消除甲醛產生的根源,來達到服用安全性要求。目前學界主要存在兩種有關樹脂整理的作用機理的說法[6]。
(1)樹脂沉積論是說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經焙烘產生進一步縮聚,在纖維內部形成網狀結構的樹脂沉積在纖維的無定形區域內,再通過物理機械作用,改變纖維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從而提高織物的防皺性。
(2)共價交聯論是指樹脂在一定條件下,除產生縮聚外也可能與纖維素大分子的羥基發生反應,從而達到提高織物的防皺性,也可能是由于纖維素大分子或基本結構單元之間產生共價交聯的緣故,從而減少氫鍵拆散導致不能立即恢復的形變,并使纖維從形變中回復力提高,達到抗皺的目的。
2樹脂整理工藝試驗
2·1實驗材料
試驗采用經退漿,練漂過的純苧麻布。
2·2實驗儀器及試劑
實驗儀器采用YG
2·3實驗方法
(1)折皺回復性能在YG541A折皺回復彈性儀上按GB3819-97標準測試;
(2)白度性能在ZBD白度儀上按GB5885-86標準測試;
(3)拉斷彈力在YGO65N型電子織物彈力實驗儀上按GB-T3923·1-1997標準測試;
(4)透氣性按GB-T5453-1997的標準測試,借助燒杯和電爐完成;
(5)撕破強力在YG033織物撕破儀上按GB-T3917·1-1997的標準測試。
2·4實驗整理工藝流程
二浸二軋工作液(軋余率為70%)→預烘(80℃、3min)→焙烘→整理測試。
3實驗結果與討論
3·1焙烘溫度對折皺回復角的影響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焙烘溫度,測得織物的折皺回復角如表1。
表1溫度對抗皺效果的影晌
| 溫度℃ | 120 | 140 | 160 | 180 |
| 折皺回復角(°) | 114 | 116 | 127 | 125 |
從表1數據中可以看出焙烘溫度對織物折皺回復角有較大影響。主要是由于整理液大部分存在于浸軋織物的纖維和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