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酶在纖維素纖維織物超柔軟整理中的應(yīng)用
江蘇省紡織研究所 徐宏世
以纖維素酶為研究對象,對其作用原理、影響酶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進行了討論。認為 酶溶液在生產(chǎn)實際中可采用連缸使用方式,經(jīng)酶處理后的織物尚需進行柔軟整理。
作者認為:由于纖維素酶催化反應(yīng)高度專一、反應(yīng)條件溫和,故可在緩和條件下對纖維素纖 維進行降解,引起纖維素的減量和改性。由于纖維素酶首先是通過催化,形成酶作用的復(fù)合物即纖維素酶——纖維素復(fù)合體。因此大分子酶復(fù)合體并不能一開始就滲入纖維內(nèi)部,而已能在織物表面作用,并在此切斷纖維素鍵。使疏松的纖維在生物酶水解和表面機械作用影響下而斷開。從而使得織物結(jié)構(gòu)松弛、手感柔軟,同時由于表面纖維飛花被破壞,獲得光滑、清潔的表面結(jié)構(gòu)。但在這同時,不可避免導(dǎo)致織物失重和強力損失。故此應(yīng)控制減量率在5% 以下,爾后再進行柔軟處理,使柔軟劑分子從微纖維裂縫處進入,增加吸附量,彌補部分強力損失。作者認為,影響酶處理效果的主要 因素包括:酶用量、pH值、處理溫度及時間以及前處理條件、添加劑和設(shè)備等。因此,作者提出,適用于酶處理的用量應(yīng)視其活度而定,處理溫度宜控制在45-
酶處理前后織物性能變化表
| 酶處理前后對比 | 純棉紗布 | 帆布 | 細布 | 滌/棉細布 | |||||
| 處理前 | 處理后 | 處理前 | 處理后 | 處理前 | 處理后 | 處理前 | 處理后 | ||
| 斷裂強度(N) | T | 1196 | 1166 | 1218 | 1205 | 523 | 516 | 5499 | 4 81 |
| W | 534 | 496 | 932 | 890 | 421 | 415 | 34 | 353 | |
| 抗彎長度cm | 2.66 | 2.41 | 3.05 | 2.62 | 2.16 | 2.04 | 1.83 | 1.63 | |
| 蓬松度cm2/g | 2.30 | 2.47 | 2.60 | 2.77 | 2.5 1 | 2.64 | 2.62 | 2.84 | |
| 懸垂系數(shù)% | 66.6 | 57.9 | 76.0 | 66.0 | 58.4 | 4 9.4 | 47.1 | 42.5 |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