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型微膠囊整理劑的性能及其應用
天津工業大學材料化工學院 曹虹霞 高來寶
【摘要】本文討論了以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備聚氨酯型芳香微膠囊。討論了乳化劑、聚合方法、pH值、催化劑種類等工藝條件對微膠囊粒徑、分散性、密閉性等性能的影響。文章還對芳香微膠囊在織物上的整理工藝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并根據香精的不同性能研制出了具有不同保健作用的紡織品。
【關鍵詞】 微膠囊聚氨酯界面聚合芳香
0.引言
?芳香由于既具有改善環境氣息、令人心情舒暢的優點,又具有殺菌、提神等多種心理、生理上的醫療保健功能,因此,從古至今一直備受人們的鐘愛。特別是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今社會,人們在實現了衣食溫飽的情況下,進一步追求美與健康已成為時尚。由于芳香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在普通的衣著中,進行芳香整理,可使人在平常著衣中同時起到保健的作用。因此,紡織品的芳香整理多年來一直是染整工業的一項工作。若想避免直接上香產生油斑等諸多缺點,同時達到長效、耐水洗的目的,利用微膠囊技術,將香精微膠囊化是一種極好的手段。
?所謂微膠囊,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將目的物包囊于其中,通常形成直徑為2~200μm的核一殼結構的微小容器,目的物的性質基本不變,然后逐漸或者通過某些外部刺激,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出現。
?微膠囊技術包括微膠囊的制備技術及應用技術。采用特定的方法和特定的設備,使高分子材料包封住目的物,制成微膠囊,然后將所制得的微膠囊采用一定的方法,施于被應用的基材上。由于制備方法及高分子材料不同,制成的微膠囊可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通過加熱、加壓或輻射等手段使微膠囊皮材破裂,定時釋放出被包囊的物質,產生所需的應用性能,被稱為全封閉型微膠囊;另一種是皮材本身有空隙,不需要破壞微膠囊皮材,而是通過皮材緩慢釋放芯材芯材為易揮發物質,使目的物發生作用,稱為半封閉型或緩釋型微膠囊。
?芳香微膠囊則是以香精為目的物或稱芯材高分子材料作為皮材,
1.芳香微膠囊的制備
?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很多,由于聚氨酯既具有塑料的高強度,又具有橡膠的高彈性,有優異的耐油、耐磨等特性,本研究采用界面聚合法,選用聚氨酯作為皮材,采用不同的制備工藝,合成出皮材封閉性能不同的芳香微膠囊。
1.1合成原理:
?首先用過量的二異氰酸酯與端羥基的化合物二元醇等進行加聚,生成端基為異氰酸酯基的預聚物。
?加入二元醇酚、二元胺等作為擴鏈劑,生成大分子。
?加入多元醇或預聚物中過量的二異氰酸酯,可使預聚物發生交聯反應。
除此之外,在聚合物鏈段之間或鏈段之內,由于極性集團之間的靜電吸力,也可以產生氫鍵交聯。
1.2制備方法
將乳化劑、水溶性聚合物單體如聚乙二醇、水溶性引發劑或擴鏈一交鏈劑加入適量水中攪拌均勻,將香精、油溶性聚合物單體如2,4甲苯二異氰酸酯油溶性引發劑或擴鏈—交鏈劑混合均勻后,滴加到上述水溶液中,快速攪拌,加熱并保持恒溫一定時間后得微膠囊懸浮液或膠體溶液。
?預先將發生反應的單體物質如聚乙服醇和2,4甲苯二異氰酸酯加入適當溶劑如丙酮中,攪拌并控制反應溫度,反應至一定粘度后停止,制備出預聚物。
?在此預聚物中加入香精等其他油溶性物質,混合均勻,作為油相,按一步法滴入到已準備好的水相中,快速攪拌,加熱并保持恒溫一定時間后得微膠囊懸浮液或膠體溶液。
2制備工藝對微膠囊性能的影響
2.1制備方法對微膠囊結構,皮材的機械強度、密封性的影響
?不同的制備方法可制備出不同結構的微膠囊。不同結構的微膠囊示意圖見圖一:
?本研究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備微膠囊,單體二異氰酸酯溶于油相中,單體二元醇、二元胺、對苯二酚溶于水相
本實驗采用了一步法和兩步法兩種制備方法。一步法工藝較為簡單,反應時間短,但由于反應是在水中進行,而具有兩個雜積累雙鍵的二異氰酸酯,活性極強,可與含有活潑氫的水發生反應,結果,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此氣體的產生,會使微膠囊壁變得疏松,制得的微膠囊其機械強度及密封性均較差。而兩步法首先使用異氰酸酯與聚乙二醇發生預聚反應,生成具有一定粘度的預聚物。將此預聚物與香精混合后再如一步法反應所述發生擴鏈及交聯反應。這樣,在預聚過程中大量的異氰酸酯基已與羥基發生了反應,減少了與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幾率,從而使微膠囊皮材的機械強度與密封性均得到改善。因此,一步法制備的微膠囊使用初期香強度很大,但留香時間遠不如兩步法制得的微膠囊。
2.2催化劑種類對微膠囊合成反應的影響
?用于聚氨酯合成反應的催化劑通常有兩類:一類為有機堿;另一類為有機金屬化合物。根據資料報道,不同的催化劑對不同的反應催化作用各不相同。二月桂酸二丁基錫、辛酸亞錫等對NCO/ROH型反應的催化能力比叔胺強得多見表一。但對于NCO/H?2O型反應則以胺類較佳。見圖四
?微膠囊的制備過程中反應發生在油相與水相的界面,囊壁是不斷增厚的,反應中二異氰酸酯與水的反應應得到抑制,否則,大量二氧化碳的產生,將使囊壁的密封性下降,留香時間縮短。因此應選用對NCO/ROH催化劑作用強的有機錫類催化劑。實驗中若選用三乙烯二胺作為催化劑,則隨著其加入量的增加,反應中氣體溢出現象越來越明顯。當加入過量的三乙烯二胺時,會生成松軟的海綿狀泡沫,而不能形成微膠囊。
| 催化劑品種 | 異氰酸酯與聚丙二醇在甲苯中, 于 |
| 無催化劑 | 大于1600 |
| 三乙撐二胺 | 100 |
| 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 46 |
| 辛酸亞錫 | 5 |
| 環烷酸鉛 | 65 |
2.3不同二羥基化合物的加入對微膠囊皮材性能的影響
?當用一步法制備微膠囊時,若選用對苯二酚與二異氰酸酯發生反應合成皮材,由于二者均為硬鏈段,諸多苯環的存在,空間位阻較大,使整個大分子沒有一定的韌性,所得微膠囊很硬且較脆,受力后極易破碎,使其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兩步法合成時,其預聚反應進行得很快,瞬間反應體系粘度變得很大,預聚反應達30min后,已無法作為預聚物進行微膠囊的制備。而選用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來制備預聚物,增加了聚合物中的軟鏈段,改善了皮材的脆性增加了其彈性。然而,當聚乙二醇的聚合度增大后,其預聚物的粘度隨之增大,微膠囊的分散變得較差。當聚合度增大到1000后已基本不能生成微膠囊。圖五、圖六、圖七、圖八是以不同聚合度聚乙二醇為原料制得的微膠囊的顯微鏡照片。
2.4乳化劑的加入對微膠囊粒徑的影響
?為獲得所需大小的微膠囊,乳化劑的加入是必須的。乳化劑減小了油水的界面張力,使油相可均勻地分散在水相中,形成穩定的O/W型乳液,使界面聚合反應得以順利進行。實驗發現,十二烷基硫酸鈉對于兩步法微膠囊制備的分散性有顯著影響。十二烷基硫酸鈉屬于陰離子型表
2.5 pH值對微膠囊粒徑及分散性的影響
?除加入乳化劑十二烷基硫酸鈉之外,為保證所形成的微膠囊粒具有均勻的分散性,固體形成后不粘連,可形成穩定的懸浮液或膠體溶液,還需加入各種乳化劑、分散劑、擴散劑等,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這些物質有些對pH值頗為敏感。pH值的改變會影響其作用或發生電性改變,或產生凝聚等現象。因此,反應過程中,pH值的控制也很重要。圖十三~十九是不同pH值下制得的芳香微膠囊分散性照片。
3.芳香微膠囊在紡織品上的整理工藝
?用于紡織品芳香整理的微膠囊由于兼顧留香時間、香的釋放強度、印花工藝、浸軋整理工藝等因素,對其密封性、粒徑的大小有一定要求。不同場合使用不同類型全封閉或半封閉的微膠囊。
?微膠囊粒徑越大,所含香精越多,在相同密封性的條件下,留香時間越長。但考慮到印花工藝粒徑需小于印花網孔徑,浸軋工藝粒徑需能嵌入到纖維縫隙中,因此,一般用于印花工藝微膠囊粒徑在20μm左右,用于浸軋工藝的粒徑在10μm以下。
?微膠囊加入量越多,留香時間也相對增長,且主要影響香的強度。不同的香精由于香型不同對人的嗅覺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對織物進行處理時加入量也不同,依香型而異。通常,印花漿中加入15~20%視印花面積大小而定,浸漬液中加入1~2%依軋余率而定,則能使人感覺到淡淡幽香。
?微膠囊皮材中殘留有未反應的活性基團,與纖維有一定的親和力。但由于微膠囊是固體顆粒,若想提高耐水洗性,仍需加入一定的粘合劑。但粘合劑一般以低溫自交聯型為宜。加香整理應避免高溫和時間過長,溫度越低,時間越短,留香情況越好。一般說來,加工
?粘合劑的加入量依具體情況而定。若單純強調耐水洗次數,則可加大用量。但用量過大對織物手感會產生影響。因此,一般印花用量為25%~30%,浸漬為1%~2%,亦可選用合適的柔軟劑同時進行柔軟整理。
| 印花工藝參考配方: | |
| 微膠囊香精乳液 | |
| 低溫粘合劑 | |
| 增稠劑 | 適量 |
| 加水 | 至 |
| 浸軋工藝參考配方: | |
| 微膠囊香精乳液 | |
| 低溫粘合劑 | |
| 加水 | 至 |
| 軋余率100%?,軋余液回用 |
?噴灑工藝參考配方與浸軋法基本相同或濃度適當提高。對于毛織物:毛衣、毛線、毛毯等適用。
4.用途領域
紡織品的芳香整理,不僅可以給人以高雅的享受,更具有醫療保健功能,這一點已通過腦電波的測定得到了證實。日本的二
參考文獻
1.趙德仁,高聚物合成工藝學,化學工業出版社,1980.
2.何堅,孫寶國,香料化學與工藝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
3.山西省化工研究所,聚氨酯彈性體,化學工業出版社,1985.
4.Ueda M,et al。J.Microencapsulation,1993,101:25.
5.Chowdary KPR,Ratna JV.Indian Drugs,1993,305:179.
6.何中琴,微膠囊技術和在纖維加工中的應用,印染譯叢,Vol。6,1996。12:5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