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奪奎 顧振亞 董振禮(天津工業大學材料化工學院)張瑩(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環糊精(cyclodextrins)簡稱CDs,是由淀粉通過環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降解而生成的含有6、7、8個甚至更多葡萄糖單元,彼此間通過α-1,4葡萄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環狀低聚糖。自從1891年Villier發現它并將其命名為 "木粉"(cellulosine)以來,環糊精研究先后經歷了兩個重要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從事環糊精結構和化學性質的研究,70年代以后才進入應用階段。近30年來,各種環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農業、日用消費品及生物技術領域中,只有最近一段時期才有人開始研究環糊精在紡織染整加工中的應用。我國生產和使用環糊精起步較晚,僅有十幾年時間,應用程度遠不及國外發達國家,在紡織染整加工中的應用還是一片空白。
1 環糊精的分子結構及其物理、化學性質 (1)分子結構 常見的環糊精有三種:α-環糊精 (α-CD)、β-環糊精 (β-CD)和γ-環糊精 (γ-CD),它們分別是由6、7、8個葡萄糖單體在Cl和C4上連接而成的環狀低聚糖。其中β-環糊精的產率最高,應用也最廣泛,其分子結構見圖1。β-環糊精分子的立體結構呈圓筒形,一端大,一端小。小端口處是由C6上的7個伯羥基組成,大端口處是由C2、C3的14個仲羥基組成,因此環糊精的外壁具有很強的親水性。β-環糊精的內腔是由C3和C5上的氫原子與以上的氧原子組成,由于C3和C5上的氫原子對C1上的氧原子的覆蓋作用,使得環糊精的內腔具有強烈的疏水性,因此可以利用其疏水空腔包合客體分子(被包合物質),形成包合物。各種環糊精的分子結構參數見表l。 表1環糊精的分子結構參數[1]
(2)物理性質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