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圻
為了保證織物的印染和整理效果,一般需經練漂等前處理,除去天然纖維中含油脂和蠟質,以及合成纖維中的油劑等,但給織物帶來了比較粗糙的手感。要使織物具有持久的滑爽、柔軟的手感,就需使用柔軟劑。 隨著合成纖維的發(fā)展,柔軟劑的重要性更為增加,一般合成纖維的手感都比天然纖維差,更需用柔軟劑來改善手感。特別是超細纖維為原料的桃皮絨及砂洗織物,對柔軟劑有特殊要求。 服裝制造工業(yè)向著高速方向發(fā)展,高速縫紉工藝需要耐高溫的平滑劑,以降低針和線的摩擦系數,避免織物產生熔洞和線受到損傷而影響其強力。 用于織物整理的柔軟劑要求在織物上具有良好的耐洗滌性,以獲得耐久的柔軟效果。柔軟劑根據表面活性的特征可以分為表面活性劑及非表面活性劑兩大類。季銨鹽類柔軟劑詳述如下:
一、季銨類柔軟劑種類 季銨鹽中作為柔軟劑應用的,按其化學結構來分,主要有以下幾種:
以上四種季銨鹽柔軟劑中,除第一種烷基三甲基季銨鹽的應用趨于淘汰外,其它三種均充滿活力。它們在紡織品上的應用分成三種,即;水洗柔軟劑,家庭用柔軟調理劑和織物柔軟劑。以雙烷基二甲基季銨鹽的柔軟效果最好。織物柔軟整理時使用咪唑啉季銨鹽柔軟劑,有上佳的抗靜電效果,且再潤濕性也較好。雙烷基二甲基季柔軟效果。且因毒性低,刺激性小,而使用在嬰兒尿布柔軟加工中。1955年在美國,1960年在日本就開始使用。國內于七十年代開始試制,八十年代批量投產。 二烷基二甲基季銨鹽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柔軟劑。雙烷基季銨鹽因其分子結構中含有兩個碳鏈長度合適的飽和烷基,因而具有優(yōu)良的柔軟性能。除作為家用織物柔軟調理劑和洗滌柔軟劑外,還廣泛用于銨鹽用量0.1%至0.2%就能起到理想的膨潤土的改性,以提高其親油性、潤滑性和粘度,大量用于吸附分離、鑄造、潤滑脂、涂料、日用化妝品等。國內對此產品開發(fā)和應用起步較晚,目前在上海,大連,山西長治等地組織研制,國內外主要生產路線有以下兩條: (1)脂肪
兩條路線中,前者工藝流程長,設備投資大,操作費用高。而后者脂肪醇法常壓一步氨解可制得雙烷基仲醇,工藝簡單,設備投資少。但從原料價格考慮,脂肪酸較脂肪醇便宜得多,因此最終生產成本相對要低。當然,二烷基二甲基季銨鹽柔軟劑在應用上存在不足之處。(1)對于經樹脂整理的纖維素纖維和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纖維,由于本身的疏水性而對柔軟劑的吸附量很小,纖維表面幾乎沒有得到改性,柔軟效果欠佳。 (2)通常的纖維制品都經光學增白劑處理,由于它們是陰離子性,使用季銨鹽柔軟劑易使增白效果降低,進而使纖維變成黃色或灰色。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