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義臻 朱平 趙雪 王炳 青島大學纖維新材料與現(xiàn)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作者簡介:展義臻(1981-),男,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新纖維的制備及其功能性改進。
相變材料PCMs(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材料在相變溫度范圍內,雖然發(fā)生相態(tài)的變化(一般為固液轉變),但在相變過程中,體積變化很小,以潛熱形式從周圍環(huán)境吸收或釋放大量熱量(熱的吸收量或釋放量比顯熱形式要大得多),而自身的溫度保持不變或恒定的一種功能性材料[1]。應用于紡織領域的PCMs主要為結晶水合鹽類、石蠟類、脂肪酸類,多元醇類等[2]。 納米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為制備高性能復合相變材料提供了很好的機遇。納米材料不僅存在納米尺寸效應,而且比表面效應大,界面相互作用強,利用納米材料的特點制備新型高性能納米復合相變材料是制備高性能復合相變材料的新途徑[3]。 現(xiàn)階段納米復合相變材料主要是將有機相變材料與無機物進行納米尺度上的復合,包括在有機基質上分散無機納米微粒和在納米材料中添加有機物。充分結合有機相變材料和無機納米材料的物理、化學的優(yōu)點,利用無機物具有的高導熱系數(shù)來提高有機相變材料的導熱性能,利用納米材料具有巨大比表面積和界面效應,使有機相變材料在發(fā)生相變時不會從無機物的三維納米網(wǎng)絡中析出,從而解決了有機相變材料高溫升華揮發(fā)和直接應用時存在泄漏的問題[4],使得納米相變材料具有較高的導熱性和穩(wěn)定性。此外,納米材料還是顯熱相變材料,所以納米復合相變材料還構成了顯熱/潛熱復合相變材料,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相變密度。本文主要介紹納米復合相變材料的制備方法。
1 納米膠囊法 納米膠囊是一種具有囊心的微小"容器",納米膠囊的直徑通常在lµm以下[5]。由于納米膠囊的緩釋性和靶向性等性能均優(yōu)于微膠囊,已用于醫(yī)藥領域[6]。納米膠囊的粒徑小、比表面積大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