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棟樑 全國染整新技術應用推廣協(xié)作網(wǎng)
一、前言廣大消費者不僅喜愛亮麗而堅牢的顏色、外觀優(yōu)美和手感柔軟的紡織品,同時還要求有相關的功能性,例如襯衫和休閑服的面料應具有吸濕快干和免燙性能等。紡織品的手感取決于許多因素;如織物的紗線結構(捻度和品種)和組織規(guī)格,還要受到染整加工中各種機械和化學處理的影響。如棉織物的前處理,要經(jīng)受高溫、濕態(tài)下的堿液、氧化漂白等的長時間的劇烈作用,便棉纖維上有柔軟性作用的一些共生物 油脂和蠟等。在一系列的溶解,乳化、氧化和洗滌作用后清除殆盡,變得手感相當粗糙了。同時,在連續(xù)加工中的張力,使紗線拉長和壓扁,織物變得僵硬,如不在最后織物整理加工中予以補償,在買方市場的今天這種紡織品很難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了。柔軟整理雖然已很少作為一個單獨的工序,通常與其它功能性整理復合進行的。這就是在免燙、阻燃、三防(防水、防油和防污)等整理的處方中總是有柔軟劑組分的原因。其作用有兩個,一是改善織物的柔軟性能,二是抵消由功能性整理造成的對柔軟性不良的影響。柔軟整理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種。物理方法最早可以槌布法為代表,現(xiàn)在工廠常用的俗稱"假防縮"(即在予(防)縮機中經(jīng)過一下織物長度并無變化)以及Airo處理都是物理法柔軟整理,其實質是:使在染整加工中,織物受張力和擠壓而變形的紗線,由于松弛重新恢復到較為自在的狀態(tài)而己。Airo是織物藉高速熱空氣帶動碰擊在柵板上,獲得了極大的松弛效果。化學方法最早是應用乳化油(如檄攬油的乳液),土耳其紅油(即蓖蔗籽油硫酯)和絲光膏是二十世紀 50年代以前常用柔軟劑品種。化學法柔軟整理的實質是:補償織物在染整加工過程中損失的油脂,使干枯的棉纖維恢復滋潤的容顏,隨著新柔軟劑品種的不斷開發(fā)甚至可更為亮麗。當然,先經(jīng)化學柔軟整理,再經(jīng)物理柔軟(或兩者在Airo機上同時進行),則其效果可益臻上乘。化學法柔軟整理始于何時,暫無法考證。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