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企業在一般人印象中都是空氣污染大戶。現有20多家印染企業的三水工業園區大塘園,卻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建集中供熱項目,不僅解決了污染問題,還節約了能源,實現全行業的清潔生產。 民企建工業園“集中供熱”項目 “大塘的印染行業新氣象,很大程度是因為工業園內的集中供熱項目。”三水佳利達紡織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永康說,2002年佳利達剛到大塘投資時,當地只有幾家中小型印染企業,佳利達也像它們一樣自建鍋爐供應生產所需的蒸汽。 后來當地政府適應佛山紡織服裝行業發展需要,計劃在大塘園發展印染行業,并規劃建設一個日供汽量3500噸的熱電廠,對引進園區的印染企業集中供應蒸汽。 項目預算需要1.4億元建設資金,而政府財力有限,怎么辦?向佛山數千億的民間資本“借雞生蛋”!2003年,三水區大塘鎮政府與佛山市整合投資有限公司簽訂BOT協議,決定由該公司控股成立大塘熱電有限公司,建設、運營集中供熱項目。2006年,整合公司又將股權轉讓給了三水佳利達。 佳利達接手7個多月后,第一期日供汽量1700噸的兩臺鍋爐于去年4月投產,可滿足園區現有印染企業用汽需求。第二期日供汽量3600噸的3臺硫化床鍋爐已動工建設,其中第一臺鍋爐預計今年六七月投入使用。
環保無憂企業可專心生產 “你看,現在煙囪排出的煙都是白色,而以往企業自建鍋爐排出的煙多多少少偏黑色。”彭永康指著大塘熱電公司高高的煙囪對記者說,集中供熱不僅讓園區內眾多的煙囪變為一根,而且是最專業的一根,環保狀況大為改觀。 以前佳利達自建的鍋爐,每噸煤只能生產4噸蒸汽,廢氣的去硫率只有60%;現在熱電廠每噸煤生產5至6噸蒸汽,廢氣的去硫率達到85%。 佛山市聯潤染整有限公司是集中供熱項目的首批用戶之一。公司總經理林延洪說,自己在外地投資的一家印染廠靠自建鍋爐供熱,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