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水水質根據生產技術要求,回用水暫訂如下標準(表2)
二、處理工藝及方案
三、工藝及其討論為驗證工藝可靠性,試驗中把污染物去除和脫色作為主要指標進行考核,說明工藝可行性。1、反應條件工藝中,氧化時控制pH≥l2,時間為2h,運行證明,反應條件對處理效果有著較大影響。當pH≤11時,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小于20%,當pH≥l2時,則出現一個突躍,去除率達50%以上。加入氧化劑后,沉淀速度加快,脫色效果增加。為考察在不同pH值下的脫色效果,選取360nm處作為測定波長,測定處理前后的吸光值,按吸光值變化計算脫色率。見表3表3反應條件對脫色率影響
λ:360nm,L=1cm(水)722型光柵分光光度計以上不難看出,當pH值≥12時,脫色率達50%以上,pH值11時,脫色率不到20%。2、時間由于生化以后的污染物以水溶性有機物為主,而以表面活性劑為多,通過空氣氧化可部分去除,但過長的時間,無疑增加運行成本,本工藝氧化時間為2h。3、共存離子的影響在印染過程中,由于加入了大量的無機鹽,無疑增加了廢水的電離度,對絮凝極為不利,所以不能以Na0H調節pH值,應選用Ca0并添加少量Mg鹽。4、ss的影響作為化學絮凝,最終是以懸浮物的形式實現泥水的分離為目的。因而,SS去除越徹底,處理效果越好。處理中采用專用藥劑和專門的分離技術以配合工藝。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