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產品印染廢水整體屬于有機性廢水,而且具有城市污水、生活污水的某些特性,但其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較差,并且還具有某些特殊顏色。早期采用較多的治理技術為生物治理技術中的活性污泥法,由于企業廢水治理量一般規模為2000—5000t/d,一般多采用表面加速曝氣形式。為了提高其處理效率,使運行更加穩定,又陸續開發了不同結構池型(圓形池、方形池)、不同工藝形式(合建式、分建式)的多種活性污泥法處理形式。由于當時棉紡印染產品主要以天然棉纖維為主,廢水可生物降解性能較好,因而處理后可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隨后,引進當時國外先進環保治理技術并結合我國具體情況,開發出生物膜法的生物接觸氧化法、塔式生物濾池等生物轉盤法形式,并獲得較快的發展和應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實質上是生物膜法與活性污泥法的混合形式,國外又稱為浸沒式生物濾池法。由于在池中放置一定數量的、且具有一定孔隙率和比表面積的填料,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棲息場所,具有明顯的生物膜法特點;同時它又采用了活性污泥法的曝氣方式,并在池體中和填料間也具有一定數量的活性污泥,因此它又具有活性污泥的特點。它采用鼓風曝氣形式,不受池體表面產生的泡沫影響,不產生污泥膨脹,有機負荷高,占地少,在棉印染行業的廢水治理中逐步取代了表面加速曝氣形式。 隨著棉印染產品中化學纖維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逐漸變差,使原有的生物處理系統去除能力有所降低。為了滿足達標排放要求,采用在生物化學處理方法之后再串接到化學處理的方式?;瘜W處理中以化學投藥法為主,主要采用混凝沉淀和混凝氣浮的形式。采用生化與物化聯合的治理工藝,可以充分發揮生物處理法去除大部分有機污染物的能力,而其剩余的有機污染物和色度則由化學處理法承擔,這樣可以減少藥劑投加量,使處理成本降低。 1. 棉機織產品印染廢水治理 處理工藝難以將其氧化分解,現在常采用厭氧一好氧生物治理工藝。其中的厭氧法
流程中格柵一般設置兩道,通常第一道為固定柵條式格柵,第二道為自動回轉式格柵。調節池調節時間一般為6—8h,其COD去除率一般平均為8%左右。調節池一般設有預曝氣設備,氣水比為3:1—5:1,預曝氣一方面為防止沉淀進行攪拌,另外兼有去除部分有機污染物作用。厭氧水解酸化池根據廢水中污染物狀況,停留時間為4—10h,COD去除率一般為15%一30%,色度去除率可達40%一70%。對泡沫的消除也有明顯的效果。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