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是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其特點是污水量大和處理難度較大,據估計,生產百米標準布平均耗水量為2.5m3左右,且廢水中成分復雜,色度高,同時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使其CODcr值高,堿性大,難以處理。目前,對紡織廠廢水常采用生物處理法(如鼓風曝氣貯留池)和活性污泥法處理,這些處理方法對除去BOD和SS有特效,然而對廢水的脫色,效果不大,去除色度和CODcr值是治理印染廢水的兩大主要難題。染整廠被排出的廢水帶有很深的顏色,目前對染色廢水還比較難以處理,脫色不完全,處理中有些染料容易除出,而有些則很難除去,特別是水溶性較強的染料(如活性染料)。使用活性炭吸附處理,雖然脫色效果較好,但是活性炭的價格較高,再生困難,只能使用一次。有顏色的工業廢水,許多染料對某些生物是有害的,直接破壞水中的生物,失去自然平衡,常用絮凝劑進行凝聚、澄清、凈化。常用的絮凝
劑有FeCl36H20、FeSO47H20、A1C13、聚合氯化鋁和聚合硫酸鐵,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藥劑,費用較高,本實驗應用新型絮凝劑FMC,對染整廠排出的有色廢水,進行脫色處理,經過大量的實驗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大家交流。
傳統的脫色處理技術主要有吸附脫色、混凝脫色及化學脫色等。混凝脫色是目前印染廠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混凝劑降低染料廢水的色度,再借助于攪拌形成絮凝狀物質,而促使懸浮雜質沉淀。具有鎂離子的絮凝是通過一些不同機理得到的。氯化鎂(MagnesiunChlorde)的化學式為MgCl2·6H20,也稱鹵鹽,在水溶液中離解為Mg2+和C1-離子(即MagnesiunChlorde),當加入混渾水中,反應較為復雜。Mg2+在水中生成Mg(0H)2沉淀膠狀物,膠體顆粒集合,產生了壓縮雙電層的作用,不斷進行水解作用,生成Mg(0H)2沉淀而帶正電荷的膠體,借助范德華引力相互聚攏形成,可以沉淀出較大膠體顆粒。與此同時生成的
1試驗
1.1試驗材料
實驗試劑:染料、陽離子藍X—GRRL、酸性藍,氯化鎂,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石灰(CaO≥90%):實驗儀器:721型分光光度計:實驗用廢水:染整廠排出的有色廢水和人工合成有色廢水水樣,見表1。
表1染整廠排出有色廢水和人工合成水樣概況
| 水樣名稱 | 顏色 | PH值 | 波長(λ)/nm | 吸光度A |
| 染整廠廢水1 | 青銅色 | 12.0 | 356 | 0.265 |
| 染整廠廢水2 | 黑藍色 | 10.0-11.0 | 563 | 0.310 |
| 染整廠廢水3 | 綠藍色 | 11.0 | 630 | 0.205 |
| 人工合成水樣4 | 黑色 | 11.0 | 558 | 0.350 |
| 人工合成水樣5 | 綠藍色 | 10.0-11.5 | 635 | 0.230 |
1.2試驗方法
量取5L廢水(或人工合成水樣),加150mlMgCl2水溶液,加入石灰(分幾次少量加入)至試液的pH值在10.7以上,一邊加入一邊攪拌。攪拌60min進行脫色,并靜置20min以上,吸取50ml上述澄清溶液,測量吸光度。先測試其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然后在此波長測量其吸光度,同樣,分別用聚合氯化鋁和聚合硫酸鐵絮凝劑處理各種廢水,三種絮凝劑處理后的結果見表2。
表2FMC的脫色及吸光度
| 水樣名稱 | 原水樣 | FMC脫色 | 聚合氯化鋁脫色 | 聚合硫酸鐵脫色 |
| 染整廠廢水1 | 0.265 | 0.060 | 0.080 | 0.070 |
| 染整廠廢水2 | 0.310 | 0.060 | 0.100 | 0.085< |
| 染整廠廢水3 | 0.205 | 0.050 | 0.075 | 0.070 |
| 人工合成水樣4 | 0.350 | 0.065 | 0.080 | 0.070 |
| 人工合成水樣5 | 0.230 | 0.060 | 0.080 | 0.075 |
從表2中可以看出,用FMC作為絮凝劑脫色處理后的廢水其吸光度較小,即脫色效果好(光度越小,脫色效果越好)。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