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統計,“十五”期間江、浙、廣三省印染生產量占全國的76%,紡織印染業集群區域占該地區全部工業的50%以上。這些地區盡管發展速度較快,但量的擴張遠遠高于質的提高,產品大都以中、低檔為主,產品整體結構不理想,沒有形成新型的產業集群形態,并因多種原因,給當地環境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最典型的案例當屬滌綸仿真產品。近幾年,雖然新型纖維仿真面料更新換代,堿減量工藝應用比例大幅減少,但隨企業的新建和擴建,重度堿減量工藝產品的絕對總量并沒減少。據不完全統計,僅浙江蕭山和紹興地區,每年就有近20萬t聚酯被分解而進入水體。這種情況已引起政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已對這類資源型、污染型的企業采取了一系列調整、改造、優化、升級措施。1. 滌綸仿真產品生產中的環保問題1.1 滌綸原料的化學構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在我國被稱為滌綸,是國內生產量最大,應用范圍最廣的聚酯品種之一。它是以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為原料,經酯化、聚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量一般在18000一25000之間。1.2 反應機理及目的滌綸仿真產品“滌綸堿減量”過程的化學本質是利用滌綸分子結構中的酯鍵易被堿水解的特性,在一定溫度下,用高濃度燒堿溶液對滌綸織物進行減量反應,使纖維表層(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水解,產生不同、程度不規則凹坑,水解程度隨堿的濃度、溫度、作用時間不同而有別,減量過程對纖維芯層無大影響。經堿減量處理后的織物手感柔軟、滑爽、富有彈性,改善了織物的懸垂性和透氣性,形成類似真絲飄逸的質感,由此達到滿足服用性、提高品質的目的。1.3 堿減量工藝、廢水來源、成分和特點目前堿減量工藝有間歇式(堿減量槽)和連續式(堿減量機)兩種基本形式,其加工工序大致相同,工藝流程為:開幅定型一堿減量反應斗水洗斗酸洗中和一清洗……不同加工工藝產生廢水的水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