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廠原廢水處理系統設施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滿足處理水量、水質的要求,故決定對原有廢水處理系統進行改造,處理出水各項指標需達到《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92)中的一級標準(見表1)。1.2原廢水處理流程該廠原廢水處理系統采用合建式表面曝氣好氧生物處理系統,其工藝流程見圖1。由于當時印染行業使用的漿料主要以天然漿料(如淀粉等)為主,排放的廢水中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相對較少,COD為500~600mg/L,因此處理效果較好,但是隨著印染工藝的不斷發展以及染化料的更替,印染廢水的可生化性逐漸變差,成分也變得復雜,COD、色度經常超標,原好氧生物處理系統已不能滿足目前印染廢水處理的要求。1.3改造方案的確定根據對該廠廢水水質的分析結果,廢水中主要特征污染物為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和色度。改造時針對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結合原有的廢水處理設施,采用目前印染廢水處理較為先進和成熟的工藝[1-7]。即厭氧/兼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混凝沉淀工藝,具體的工藝流程見圖2。主要構筑物設計參數見表2。
①格柵利用原有格柵,主要去除廢水中漂浮物以及較大的固體物,防止其進入廢水處理設施,保證提升水泵和后續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②高溫厭氧反應池由原東側污水調節池改建,高溫厭氧反應池利用人流廢水溫度較高的特點,進行高溫厭氧發酵預處理,以降低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濃度,同時還可有效降低廢水的色度,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③調節池由原有西側污水調節池改建,廢水由高溫厭氧反應池經增設的連接管道自流進入,可以有效地調節水量和均衡水質,保證各個處理設備在設計水質和水量下正常運行。④兼氧水解酸化池由原西側曝氣池和沉淀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