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首批節能減排示范單位日前簽約。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和太原新凱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試點單位,自愿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監督指導。
其中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作為針織行業有代表性的園區,承諾對園區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回用,一期工程完工時達到用水300萬噸目標。太原新凱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則承諾對企業用水實現零排放,利用余熱回收、蒸發、冷卻技術達到節約目標。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接受約束、擔綱示范呢?
“節能減排既是國家的號召和要求,也是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做好這件事,既是為國家,也是為大家,更是為自家。”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沈順年說。據他介紹,海寧經編產業園一直重視節能減排工作,節能環保要求成為園區的一個準入門檻。園區要求所有入園企業,工業污水全部要回網統一處理、排放。目前已把95%的企業生活污水也同樣回網,保證了河道清澈。3年前園區辦了一個熱電聯廠,取消了小鍋爐,使空氣污染和能耗雙雙降低。沈順年說:“當時看此舉比較超前,現在看來是大有必要的!”
太原新凱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瑞華說:“我們公司是一家大型紡織企業,企業包袱重,能耗高,影響了企業效益。作為一名企業的管理者,我認為節能減排既是我們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促進企業升級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愿意作為示范單位,為節能減排工作盡綿薄之力。”
新凱紡印所在的太原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城市,他們要結合這種情況選擇一條綜合系統的節能改造之路。承擔新凱紡織新廠房節能減排項目的是鄭州宏大紡紗新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偉民出身紡織企業。他談到自己致力于節能技術和項目研發的初衷時說,企業節能的最早覺悟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企業要效益,能耗是一大塊。他出
據秦瑞華介紹,采用節能環保專項技術雖然在新技術使用和投資上增加了一部分,但能耗指標明顯下降,如企業年消耗標準煤節省達到1萬噸以上。企業在全部設備上加裝了變頻裝置和節能電機,包括節能燈管、節能材料,這也將使企業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明顯提高。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會長奚旦立在簽約儀式后對如何做好紡織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的能耗、水耗等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達一倍以上,一方面說明我們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我們節能減排的空間所在。從國家層面講,要重視紡織產業的結構調整,關注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從行業層面講,要增加行業間的交流接觸,特別是規模以下6萬多家企業的接觸聯系。從企業層面講,第一要做好清潔生產和能源設計,切實找出差距和癥結。第二要改變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強計量管理,發動全員節能減排。
奚教授說:“節能減排不是金融危機來臨時的權宜之計。產業也好,企業也罷,生存之道不是靠降低產品價格和工人工資,而是靠技術革新。每一次經濟危機都能激發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的崛起,也就是在約束中重生。”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主任孫淮濱說:“節能減排,不光是企業的形象追求,更是整個行業轉型提升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這項工作面前,我們應該有戰略眼光!”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