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中紡院江南分院,紹興的工程師和中科院的專家站在一起,微笑地看著這套設備,因為這套設備破解了印染業最大的污染源難題,屬于國內首創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印染廠,棉布在染色、印花和整理前必須退漿、煮練,通常采用強堿進行高溫汽蒸,再經過熱水和冷水洗滌,從而產生大量廢水,這一過程被公認為產生了印染行業中最大的污染源。
科學家早就注意到,利用等離子體技術進行棉布軋染的前處理過程,快速而無污染。但該技術一般只能在實驗室的低壓狀態下應用,要廣泛應用到生產領域,則需要等離子技術在常壓狀態下也能應用。但攻克這樣的技術難關全球各國都沒有取得過突破性進展。
2006年,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江南分院在紹興落戶不久,就聯手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進行技術攻關,如今迎來了收獲的季節。
專家告訴記者,使用該技術設備后,越過了退、煮、漂工序,不再出現污染,并大大節約了開支。研究證明,每萬米坯布經等離子處理后,最低能節省450元以上,最高可節省1000元以上。
據悉,國內棉布軋染生產線超過1000條,年總產量在100億米左右,若全部采用這套技術設備,1年可節水并減少污水排放2000萬立方米以上,節省蒸汽消耗300萬噸以上,還將大幅減少化學品用量,節約生產加工成本6億元以上。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