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好氧交替工藝生物除磷及活性污泥特殊染色
近年來,水體磷污染狀況日益嚴重,由此導致了水體富營養化。除磷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課題,是克服富營養化的關鍵。生物除磷比化學除磷運行費用低,不造成二次污染,除磷效率高。本文以SBR藝為手段研究了周期循環變化的厭氧—好氧交替工藝(Alternation of Aerobic/Anaerobic Process,簡稱AAA工藝)的生物除磷技術,使其在低能耗、低成本的條件下,既能穩定高效除磷,又能去除有機物。對采用活性污泥直接染色,通過顯微鏡鏡檢活性污泥細胞內PHB、Poly-p的狀況,來監測生物除磷效果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1 厭氧—好氣交替工藝生物除磷試驗
1.1 實驗裝置(見圖1)
.gif)
1.2 實驗方法 AAA法的運行可分為進水、厭氧攪拌、好氧曝氣、沉淀、排水和閑置六個階段,通過控制反應時間等條件來強化聚磷菌過量攝取過程的完成。 1.3 實驗內容 本組實驗模擬AAA工藝生物除磷技術,采用葡萄糖基質作為唯一碳源,在不同碳磷比下的實驗結果,見表1。
| 表1 不同碳磷比生物除磷數據 mg·L-1 | |||||||||||
| 序號 | 指標 | 配水 | 厭氧 0.0h | 厭氧 0.5h | 厭氧 1.0h | 厭氧 1.5h | 好氧 1.0h | 好氧 2.0h | 好氧 3.0h | 好氧 4.0h | 出水 |
| 1 | COD | 256.5 | 225.1 | 216.0 | 152.3 | 140.7 | 55.7 | 47.4 | 43.0 | 39.4 | 37.8 |
| PO43--P | 9.12 | 12.97 | 14.07 | 19.56 | 23.30 | 14.29 | 9.78 | 6.81 | 5.71 | 6.48 | |
| 2 | COD | 506.0 | 450.8 | 432.5 | 343.7 | 297.1 | 153.7 | 95.6 | < 61.7 | 60.5 | |
| PO43--P | 14.52 | 15.21 | 15.27 | 18.06 | 20.85 | 11.04 | 8.36 | 4.94 | 2.45 | 2.28 | |
| 3 | COD | 560.8 | 444.0 | 151.0 | 56.7 | 54.3 | 51.1 | 47.6 | 45.6 | 46.0 | 46.0 |
| PO43--P | 12.58 | 12.90 | 19.46 | 23.87 | 24.30 | 17.10 | 10.36 | 4.31< | 1.85 | 1.65 | |
| 4 | COD | 392.7 | 319.5 | 242.4 | 232.2 | 70.3 | 60.5 | 43.4 | 37.8 | 33.3 | 33.0 |
| PO43--P | 1.00 | 10.21 | 13.43 | 14.32 | 16.53 | 8.04 | 6.23 | 3.32 | 1.36 | 1.00 |
.jpg)
取表1中第1、3組數據的厭氧段作圖為圖2。 試驗結果表明,經過1.5h厭氧后,磷的釋放基本達到最大,此時COD降解也基本完成。好氧階段在3-4h內就可以達到最大的磷吸收量,以后再增加好氧時間,出水磷濃度不再降低,這說明此時無論是污泥的內源基質還是外源基質均已消耗殆盡。由此綜合考慮除磷效果和經濟指標,本實驗確定厭氧時間為1.5h,好氧時間為4h。
2 活性污泥直接特殊染色監測研究
在活性污泥法中,聚磷菌是生物除磷的主要完成者,許多
.gif)
2.2 Poly-p染色 取活性污泥于載玻片上制成膜,用甲基藍溶液染色10-30s;自來水沖洗,風干,顯微鏡觀察。 Poly-p染色結果為顯示深藍色顆粒,其細胞質部分顯示為淺藍色,鏡檢照片見圖4。
.gif)
2.3 活性污泥直接染色結果 對活性污泥直接染色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好氧厭氧交替生物除磷中,污泥吸收和釋放磷的基本情況與污水中的溶解氧及氧化還原電位有著一定的關系。在厭氧過程中,當氧化還原電位低于-140mV此時污水中溶解氧含量很低,對污水中活性污泥進行染色能發現大量的PHB存在,說明活性污泥細菌細胞內磷的含量低,處于磷的釋放階段;當污水中有少量氧存在,即此時氧化還原電位為-140~-100mV,污泥細菌細胞的染色表明其中PHB的含量減少;當對污泥進行曝氣,形成好氧階段,水中溶解氧增加,氧化還原電位高于100mV,對污泥細菌細胞進行染色表明,PHB含量極低,幾乎難以染色出來,證明細菌細胞大量吸收了磷。
3 結論
①AAA法運行靈活,很容易通過控制反應時間、泥齡及曝氣強度等條件來強化聚磷菌過量攝取過程的順利完成。在進水初期反應器內有機物濃度很高,不僅很快消耗了剩余的溶解氧形成厭氧狀態,而且為釋磷提供了充分的碳源;在好氧反應階段,有機物濃度已大大降低,容易維持反應器內高溶解氧濃度,同時也為細菌儲備能源的利用提供了途徑。另外,在此過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