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國紡織行業呈現良好發展的態勢,然而水資源問題依舊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在紡織行業中80%的用水量是印染,而印染廢水又是污染重、處理難度高的廢水。紡織行業廢水排放比例在前6位(印染),問題還在于廢水的回用率最低,印染只有7%(紡織全部10%),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按今后十年還有二位數增長,如不加限制,以每年15%速度遞增,僅5年廢水量將從16億t/年~32億t/年,而10年將猛增至64億t/年!這種計算方法當然不妥,這種情況也不可能發生,但廢水量增加是可能的,因此必須慎重對待發展和廢水排放量增加問題。
技術落后導致污染嚴重
國外紡織印染行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如韓國釜山,日本大阪,意大利米蘭和墨西哥等地,染整企業也較為集中,印染廢水相對較大,同時在這些地區自然地形成產業鏈,即本地區和周圍地區形成上游配套的原料生產、供應;紡織服裝、服飾等下游產品生產、市場銷售;三者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這種生產相對集中、產量大、市場規模大、銷量在國內、國際有相當影響的“板塊”經濟對染整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與我國也很相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單個企業規模較大,而區域內數量遠遠低于中國,特別是廢水量僅為每天幾千噸到萬噸左右,而我國一個鎮印染廢水量每天1-10萬噸的很多,最大的30萬噸!一個縣級市達到每天60萬噸,計劃達100萬噸!這在世界上市沒有的,不但水量大,而且污染也非常嚴重。
我國的印染廢水產生如此之大,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發達國家產品以高檔為主,以純棉產品為例,其原料均為精梳棉,含雜量低,前處理簡單;染色用染料、助劑量少;沖洗和后整理用藥、用水量低。堿洗工藝,德國用量為20-30克堿,而我國由于使用低擋棉多,雜質多,堿用量為80可左右,且沖洗次數多,因此廢水量大、COD高、pH高。第二,工藝相對落后,環保管理更落后。紡織
污水處理方法和技術
目前,意大利、日本等對印染廢水處理采用工廠處理和城市污水綜合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在對印染廢水初步處理后達到一定標準后和城市污水混合一起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這樣可以提高后續處理效果,如果印染廠多,則集中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德國由于行業分散,一般采用單廠處理的模式進行處理。在印染廠建造污水處理廠,對廠內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由于清潔生產和水資源回收做得相對較好,水處理效果處理后的水可以達到排放標準。另外德國的印染廢水排放量也較少,而且處理技術比較成熟,投入大,我國基本上也是這二類形式。
由于印染廢水主要是有機污染,所以處理方法均以生化法為主,國外采用生態染料,工藝先進,因此染化料用量少、廢水量小、污染相對較輕。對于廢水量少,采用設備為主,大水量當然還是以構筑物為主,但從處理技術的原理上分析,似乎差別不大,但從技術深度、自動化程度、設備質量遠高于國內水平。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