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印染企業廢水處理的主要問題分析
我國印染行業每天有400多萬噸的廢水排放,每年要耗用100多億噸清潔水。按每排放1噸印染廢水又將污染20噸清潔水體計算,每年未達標排放的廢水又破壞150多億噸清潔水,數字驚人。所以如何提高和改進印染廢水處理技術,采用科學合理的工藝技術路線組合,切實解決印染廢水治理問題,不僅僅是對一個企業、一個地區的影響,對整個行業發展乃至國家經濟都影響深遠。 目前國內比較常用的印染污水處理工藝,一般采用物化、生化(或絮凝一生化一吸附)工藝技術路線,包括生物活性污泥池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和膜處理法等。一級處理以絮凝為主,二級處理主要采用生化技術,有表曝、空曝、接觸氧化、生物轉盤等。印染廢水在處理工藝技術上問題和困難很多,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COD(化學需氧量)難以降解 染料主要可歸納為苯系、萘系、葸醌系以及苯胺、硝基苯、酚類等,加工生產過程中染料損失率約為20%左右,是導致廢水COD濃度高的原因之一。但印染廢水COD高,主要不是由染料所造成,加工生產中運用的大量助劑(滲透劑、助染劑等)95%以上滯留在印染混合廢水中,是造成COD濃度高的主要原因。 在處理工藝技術上,由于染料廢水以有機物組成形式為主,理論上雖大部分可生化,但其水質BOD(生物需氧量)與COD比值一般較低,可生化而又不易生化。同時,曝氣池活性污泥對多變化的染料中間體廢水的馴化、適應也不甚容易,影響生物降解能力。這些原因是印染廢水難以被有效降解,凈化后的水質COD值仍然偏高之癥結所在。 如何提高COD去除率是印染廢水急待解決的關鍵難題之一。印染廢水中還有一些有機物質,無論其對微生物有無抑制,是不能被微生物攝食的。在實際生產運行中,無論怎樣多次生化,仍難以大量去除,凈化出水的水質COD值仍然較高。 我國紡織專業技術人員在對江浙滬閩魯粵等主要紡織地區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國內大
高色度廢水難以脫色 近些年來,國內外對染料、顏料類工業廢水脫色方法進行了大量的技術研究,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脫色技術方法,如絮凝法,吸附法,氯氣和次氯酸鈉法等。這些技術工藝針對性較強,對不同的廢水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印染廠所產生的廢水有疏水性、親水性、陽離子、陰離子等各種類型染料,中間體品種多,類別復雜,其混合廢水處理在技術上有相當難度和困難。加之國產染料上染率較低,印染生產加工企業一般均或多或少超量投加,染色過程剩余染料較多,不但造成對資源浪費,也導致其單位產品產污量比發達國家多近一倍,加劇了廢水污染程度。 從行業調查的情況看,目前我國印染廢水治理中普遍存在廢水凈化脫色困難問題。國內比較成熟的生物活性污泥池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和膜處理法技術等處理技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脫色效率都不高。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