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用作用于1cm2面積上并使相距1cm的兩層流體的速度相差1cm/s的粘滯力表示。 粘合劑性能表征:1含固量:非揮發性物質的含量 2相對密度 3粘度 4pH 5玻璃化轉變溫度 6離子屬性 7固化速度 8適用期 一、粘合劑組成 粘合劑是由多種成份構成的混合物,除主體材料(基材)外,還應根據不同特性和產品需要,添加若干種輔助材料,包括固化劑、溶劑、增塑劑、乳化劑、增稠劑、偶聯劑、分散劑、絡合劑、引發劑、發泡劑、填料等。 1、基材即主體高分子材料,是賦予粘合劑膠粘性的根本成份。其流變性、極性、結晶性、分子量及分布等對粘合劑的物理機械性能起主要作用。 2、固化劑 3、溶劑有些粘合劑需用溶劑,這些溶劑是能與粘合劑主要成份相溶的低粘度液體物質,包括水、有機或無機溶劑。 4、增塑劑是一種能降低高分子化合物玻璃化溫度和熔融溫度,改善膠層脆性、增進熔體流動性的物質。 5、乳化劑能使兩種或兩種以上互不相溶(或部分相溶)的液體形成穩定的分散體系(乳化液)的物質。 6、增稠劑 7、偶聯劑能同時與極性和非極性物質產生一定結合力的物質。其結構特點是分子同時具有極性和非極性部分。其作用是增加了主體材料本身分子間的作用力,提高了粘合劑的內聚強度;在粘合劑與被粘物之間起到了一定的“架橋”作用。 8、分散劑 能使粘合劑組分均勻地分散在介質中的物質。 9、絡合劑 能與被粘材料形成電荷轉移配價鍵,增加粘合劑粘結強度的物質。 10、引發劑 在一定條件下能分解產生自由基的物質 。
11、促進劑(催化劑) 能促進化學反應,縮短固化時間,降低固化溫度的物質。 12、發泡劑 在泡沫粘合法中,使重要成份發泡的物質。 13、填料 二、粘合劑選用原則 (1)非織造材料的性能對粘合劑的要求 (3)非織造產品成本對粘合劑的要求 三、粘合機理 (1)吸附理論 (2)擴散理論 由于潤濕作用的存在,使被粘纖維在溶液中產生溶脹或混溶,界面兩相大分子能相互滲透擴散。 擴散理論的另一個論點認為,高聚物相互間的粘附作用是與其互溶性密切相關的,這種互溶性基本上由極性相似來決定。 (3)化學鍵合 如果粘合劑和被粘物質之間存在化學鍵,即使沒有很好的擴散,也能產生很強的粘合力,這就是化學鍵合理論。 (4)機械結合作用 機械結合作用是指粘合劑滲入被粘合材料的孔隙內部或其表面之間,固化后,被粘合材料就被固化的粘合劑通過錨鉤或包覆作用結合起來而產生粘合強度。 四、泡沫浸漬法 (一)原理與特點 泡沫浸漬法是用發泡劑和發泡裝置將粘合劑濃溶液成為泡沫狀態,并將發泡的粘合劑涂于纖網上,經加壓和熱處理,由于泡沫的破裂,泡沫中的粘合劑微粒在纖維交叉點成為很小的粘膜狀粒子沉積,使纖網粘合后形成多孔性結構。 泡沫浸漬法主要用于薄型非織造材料,與一般浸漬法相比,其優點如下: 結構蓬松、彈性好。 浸漬以后,纖網含 水量低,烘燥時能耗小,比全浸漬低33~40%。
粘合結構在纖維的交叉點上,成為點狀粘膜粒子。 粘合劑水分少,濃度高,烘燥時避免產生泳移現象。 生產速度高(薄型產品為80m/min,厚型產品為20m/min)。 (二)發泡機理 泡沫是由大量的分散在液體中的氣泡所組成,這些氣泡間由液膜隔開,其中大部分是氣相,它們具有某些特定的幾何形狀,實質上是微觀多相的膠體體系,其中氣體是分散相,它分散在液體的分散介質中,純液體不會形成泡沫,必須在該液體中至少加入一種能在氣液界面上形成界面吸附的物質──表面活性劑。在表面活性劑溶液中通入空氣,氣泡被一層表面活性劑的單分子膜包圍,當該氣泡沖破了表面活性劑溶液/空氣的界面時,則第二層表面活性劑包圍著第一層表面活性劑膜而形成一種含有中間液層的泡沫薄膜層,在這種泡沫薄膜層中含有粘合劑液體,當各個氣泡相鄰地聚集在一起時,就成為泡沫集合體。 (三)影響泡沫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1、氣泡的破裂 2、泡沫的并合 3、泡沫中液體的流失 (四)泡沫粘合劑的技術指標 1、發泡率 度(ρ0)與發泡后泡沫的密度(ρ1)之比。也稱發泡比、發泡度或吹泡率。
2、泡沫的半衰期 3、氣泡直徑 4、泡沫的潤濕性 (五)泡沫浸漬方法及其設備 1、泡沫施加方式 五、噴灑粘合法 噴灑粘合法的原理是應用噴頭不斷向纖維網噴灑粘合劑,然后進入烘房固化。主要用于制造高蓬松、多孔性的非織造材料,最典型的產品就是噴膠棉。 六、印花粘合法 采用花紋輥筒或圓網印花滾筒施加粘合劑的方法,稱為印花粘合法。 七、溶劑粘合法 溶劑粘合法是采用溶劑或溶劑蒸汽處理纖網,利用可溶性纖維的膨潤、溶解或部分溶解的特性,進行纖維之間的粘合。 八、烘燥工藝的基本技術要求 1、選擇合適的熱處理溫度和生產速度 溫度選擇的主要依據是粘合劑的交聯溫度與纖維的熔點、軟化點,生產速度則根據熔烘溫度所需的處理時間來確定。 2、防止纖網均勻度在烘燥過程中受到破壞 纖網在進入烘房的初始階段,纖維之間只是依靠抱合力而結合,熱氣流導入方式和速度如果不合適,就會破壞纖網結構,纖網中纖維會發生轉移 ,導致纖網不均勻,這可以通過烘燥設備上有關機械措施來加以控制。
3、盡可能減少粘合劑的泳移 所謂泳移即是在烘燥過程中聚合物分散液在加熱時隨水蒸發一起移向纖網的表層,因而烘燥后纖網的表面粘合劑含量多,而纖網內部粘合劑含量少未得到充分加固,導致了纖網分層疵病。 4、根據非織造材料的定量和性能來選擇烘燥方式和工藝條件 化學粘合法非織造材料的機械物理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烘燥方式與工藝條件,而溫度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條件。烘燥工藝條件的選擇必須考慮以下因素:所用粘合劑的類型、加工特性及含量;烘燥前纖網的定量、纖網中纖維的排列方式、縱向強度、纖網密度、纖維的熱性能;最終產品的密度與柔軟性。 非織造材料的烘燥方式主要有: 對流式??接觸式??輻射式??高頻感應式 |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