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月激情,美女91精品,一区二区毛片,91精品福利视频,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紡機網技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紡機網 >  技術中心 >  送經 >

調節式送經機構

來源: 發布時間:2011年05月09日

調節式送經機構以控制經紗張力均勻為目標,根據織造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經紗張力來調節經紗送出量。調節式送經機構又分為機械式和電子式兩類,從作用原理講,它們都是由經紗放送傳動部分和送經量自動調節部分組成。
(一)機械式調節送經機構
1.外側式送經機構
外側式送經機構常用于有梭織機。在有梭織機的技術改造中,出現了多種外側式送經機構,這些送經機構的共同特征是:通過兩個感應元件分別對經紗張力和織軸直徑的檢測進行送經量調節,從而經紗張力控制更加合理,織造過程中經紗張力更為均勻。同時,送經機構被移到織機外側,維修保養比較方便。典型的外側式送經機構如圖10-8所示。

圖10-8? 典型的外側式送經機構
1-偏心盤? 2-外殼? 3-擺桿? 4-拉桿? 5-擋圈? 6-擋塊? 7-三臂桿? 8-小拉桿? 9-雙臂撐桿? 10-棘輪? 11-蝸桿? 12-蝸輪? 13-齒輪? 14-織軸邊盤齒輪? 15-轉臂? 16-轉子? 17-雙曲線凸輪板? 18-調節轉臂19-連桿? 20-經紗? 21-活動后粱? 22-固定后粱? 23-調節桿? 24-擋圈? 25-擋塊? 26-扇形張力桿? 27-制動器? 28-制動桿? 29-開放凸輪
(1)經紗放送傳動部分?
在經紗20的張力作用下,織軸始終保持著放出經紗的趨勢,但蝸桿11和蝸輪12的自鎖作用阻止了織軸邊盤齒輪14帶動齒輪13轉動,阻止了經紗的自行放出,使經紗保持必需的上機張力。
安裝在織機主軸上的偏心盤1回轉時,帶動外殼2作往復運動,然后通過擺桿3拉動拉桿4,使拉桿上的擋圈5產生往復動程L。擋圈5向左移動時,在走完一段空程Lc之后才與擋塊6接觸,推動著擋塊共同移動了Lx動程(Lx=L-Lc),使三臂桿7的一條臂拉動小拉桿8上升。小拉桿的上升經雙臂撐桿9、棘爪、棘輪10驅動蝸桿11,對蝸輪12、齒

輪13、織軸邊盤齒輪14解鎖,使織軸在經紗張力作用下作逆時針轉動,放出經紗。擋圈5向右移動時,依靠三臂桿7上扭簧的作用,讓三臂桿和雙臂撐桿9復位。
在高經紗張力或一般經紗張力織造時,經紗完全依靠自身的張力從織軸上放出,送經機構僅起著控制經紗放出量的作用。只有在較低張力織造時,才有可能是經紗張力和送經機構的驅動力共同發生作用,即以推拉結合的方式送出經紗。
由于送經作用是斷續發生的(送經的作用時間為主軸位置角20.5°~201.1°,由于擋圈5要走完一段空程Lc之后才和擋塊6接觸,實際的送經開始時間為30°~50°),因此這是一種間歇式送經機構。送經運動的時間避開了主軸0°的打緯時刻,使打緯時經紗具有較大張力,有助于打緊織物;因為送經運動幾乎發生在綜框滿開后的靜止階段,所以對減少梭口滿開時經紗伸長是有利的。間歇式送經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因素,如零件受沖擊,容易磨損,送經動作的準確性也受到影響,可能產生送經量過多或過少現象。因此,間歇式送經機構常用于中、低速運轉的織機。
(2)送經量計算??
在主軸回轉一周,織入一根緯紗的過程中,送經機構送出的經紗量L1為
??????????????????????? (10-10)
式中:L1——每緯送經量(mm);
m——主軸回轉一周過程中棘輪10轉過的齒數;
Z1、Z2、Z3、Z4、Z5——分別為棘輪10、蝸桿11、蝸輪12、齒輪13和織軸邊盤齒輪14的齒數或頭數;
D——織軸直徑(mm)。
如將Z1=60、Z2=3(蝸桿頭數有1、2、3三種,現以3為例),Z3=20、Z4=23、Z5=116代入(10-10)式,則得:
???????????????????????? (10-11)
空軸的織軸直徑Dmin=115mm,滿軸的織軸直徑Dmax=595mm。在織軸從滿軸到空軸的變化過程中,為
保持每緯送經量Lj不變,主軸回轉一周時間內棘輪轉過的齒數m應逐漸增加,由式(10-11)知,m與D之間應成雙曲線關系。
該送經機構(當Z2=3)能滿足織物所要求的最大每緯送經量L′jmax和最小每緯送經量L′jmin分別為:
??????? ?(10-12)
???????? (10-13)
進而,由公式(10-12)、(10-13)可以計算該送經機構(Z2=3)的可織緯密范圍為:

在實際使用中,可改變蝸桿11頭數,以適應不同的織物緯密。
Z2=3,粗檔緯密:57根/10cm~157根/10cm;
Z2=2,中檔緯密:157根10/cm~315根/10cm;
Z2=1,細檔緯密:315根10/cm~787根/10cm。
由此可見,外側式送經機構具有比較寬的緯密覆蓋面。
(3)送經量自動調節部分
當經紗張力因某種原因而增加時,圖10-8中經紗20施加在活動后梁21上的力增加,使扇形張力桿26繞O4軸上抬,調節桿23上升,固定在調節桿上的擋圈24也隨之上升,允許三臂桿7在扭簧作用下繞O3軸沿順時針方向轉過一個角度,在新的非正常的位置上達到力的平衡。于是,擋塊6與擋圈5的空程距離Lc縮小。由于L不變,因此動程Lx增大,織軸送出經紗量增多,使經紗張力下降,趨向正常數值,扇形張力桿和三臂桿也回復到正常位置。當經紗張力因某種原因而減小時,情況相反,使織軸送出經紗量減少,讓經紗張力朝著正常數值方向增長,張力調節機構也逐漸恢復正常位置。
因此,經紗張力調節裝置具有自動調節經紗張力,使經紗張力維持正常數值,讓張力調節機構保持正常位置的功能。
在織軸由滿軸到空軸的變化過程中,作為織軸直徑感觸部件的轉臂15沿順時針方向轉動,轉子16在雙曲線凸輪板17的弧面上移動,使雙曲線凸輪板和調節轉臂18以某種規律沿逆時針方向轉動,通過連桿19,使鉸鏈
點A由A′位置逐步下移到A″。A的位置下移使擋圈5動程L增加,同時空程Lc也有所減少,從而Lx增大,棘輪10的轉動齒數m增加。雙曲線凸輪板的作用弧設計原理是:控制雙曲線凸輪板和調節轉臂的逆時針回轉規律,保證m的增長與D的減小符合公式mD=常數。
所以,經紗張力調節裝置滿足了織軸由滿軸到空軸送經量一致的要求,使經紗張力均勻穩定,讓扇形張力桿自始至終處在一個正常位置上,或由于其它隨機的張力波動原因,在這個正常位置附近作小量的上下偏移,對張力波動作出補償。
為適應不同緯密的織物加工,調節轉臂18的作用半徑要作相應調整,這通過改變連桿19與調節轉臂鉸鏈點E的位置來實現。由計算可知作用半徑越大,A點的移動距離A′A″越大,可加工的織物緯密就越小。
圖10-9為外側式送經機構的經紗動態張力測定結果,三條曲線表明:在織軸直徑由大到小的變化過程中,經紗張力是比較均勻的,其差異在2%~8%之間。

圖10-9? 外側式送經機構的經紗動態張力變化曲線
1-打緯時刻經紗動態張力? 2-梭口滿開時刻經紗動態張力? 3-綜平時刻經紗動態張力
當活動后梁處于正常位置時,靜態綜平時刻的經紗張力被定義為工藝設計規定的織機上機張力。可以通過改變張力重錘的重量、數量及其重力作用力臂長度,調節經紗的上機張力,達到工藝設計規定的數值。在確定經紗上機張力時,應考慮有利于降低經紗斷頭率,有利于形成比較清晰的梭口,有利于打緯以及使制成的織物有均勻良好的外觀。在一般情況下,當織制緊度較小的織物時,應采用較小的上機張力;反之當織制緊度較大的織物時,應采用較大的上機張力。在生產中,經紗上機張力大小是否合適,視上軸開車織制時織物幅寬是否符合規定要求而定,如織物幅寬比規定窄或寬,就得重新調整上機張力。
為了避免打緯時因后梁跳動而引起的鋼筘對織口打緯不力,同時也為了減小開口和打緯所造成的送經調節機
構的振動,在扇形張力桿的前端裝有制動器27,見圖10-8。安裝在主軸上的開放凸輪29通過制動桿28控制制動器的開啟和閉合。開放凸輪的設計和安裝要考慮到制動器僅在綜框靜止時期才能開放,使扇形張力桿得以隨經紗張力的波動而上下偏移。在其它時間內制動器閉合,對扇形張力桿實施握持作用。綜框靜止時間內扇形張力桿的運動對減少經紗的伸長十分有利。
在高密織物的高張力織造時,這種制動方式不能強有力地握持扇形張力桿,后梁隨著打緯的發生而跳動,織口位移量明顯增加,織物達不到應有的緯密要求。在現代織機上,這種制動方式已不被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阻尼器制動方式。
2.帶有無級變速器的調節式送經機構
帶有無級變速器的調節式送經機構能連續地送出經紗,運轉平穩,適應高速。它的基本結構是含有能作無級變速的減速傳動環節,可以按照經紗張力的變化調整減速比,保持經紗張力的穩定。這種送經機構有多種形式,有些采用張力彈簧,有些兼用張力彈簧和張力重錘;部分送經機構具備以后梁作為感應元件的送經調節裝置,部分送經機構還配有和外側式送經機構相似的織軸直徑感觸裝置,用以感應織軸直徑的變化,維持恒定的送經量。亨特(Hunt)式送經機構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廣泛地用于劍桿織機上,見圖10-10。
(1)經紗放送傳動部分
主軸轉動時,通過傳動輪系(圖中未畫出,輪系的傳動比為i1)帶動無級變速器的輸入軸9,然后經錐形盤無級變速器的輸出軸20、變速輪系21、蝸桿19、蝸輪18、齒輪17,使織軸邊盤齒輪22轉動,允許織軸在經紗張力作用下放出經紗。這是一種連續式的送經機構,在織機主軸回轉過程中始終發生著送經動作,它避免了間歇送經機構的零件沖擊等弊病,因此適用于高速織機。

圖10-10? 帶有無級變速器的調節式送經機構簡圖
1-后梁? 2-擺桿? 3-感應桿? 4-彈簧桿? 5-螺母? 6-彈簧? 7、8-錐形輪?
9-軸? 10-角形桿
11-撥叉? 12-連桿? 13-橡膠帶? 14-撥叉? 15、16-錐形輪? 17-送經齒輪? 18-蝸輪? 19-蝸桿
20-軸? 21-變速輪系? 22-織軸齒輪? 23-重錘桿? 24-重錘
(2)送經量計算?
該送經機構的經紗送出量可以變化,變速輪系21的四個齒輪為變換齒輪,改變變換齒輪的齒數,可以滿足不同范圍送經量的要求。在變速輪系所確定的某一個送經量變化范圍內,通過改變無級變速器的速比,又可在這一范圍內對送經量作出細致、連續的調整,確保機構送出的每緯送經量與織物所需的每緯送經量精確相等。
織機主軸每一回轉送出的織物長度為:
?????????????????????????? (10-14)
式中:i1——織機主軸到輸入軸9的傳動比(為固定值);
i2——變速輪系的傳動比;
i3——蝸桿19到織軸邊盤齒輪22的傳動比(為固定值);
η——無級變速器中齒形帶與錐形盤的滑移系數;
D1——輸入軸9上錐形盤的傳動直徑;
D2——輸出軸20上錐形盤的傳動直徑;
D——織軸直徑。
當變速輪系的變換齒輪齒數選定為某組數值,使i2為最大值i2max或最小值i2min時,該送經機構能夠滿足織物所要求的每緯最大送經量L′jmax和每緯最小送經量L′jmin分別為:

式中:D1max、D1min、D2max、D2min、Dmax、Dmin——分別為D1、D2、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相應的可織織物緯密范圍為:
?
?
在上述公式中代入有關數據,計算可知:該機構采用四只變換齒輪,可織制的織物緯密范圍較廣,當使用織軸滿軸直徑為700mm時,它可織制的織物緯密范圍為20~1250根/10cm。
(3)送經量自動調節部分
這種送經機構能根據經紗張力的變化自動調整經紗送出
量,使經紗張力維持恒定數值。當經紗張力增大時,經紗2使活動后梁1下移,通過張力感應桿3彈簧連桿4角形桿10,克服張力重錘24的重力矩和角形桿的阻力矩,使雙臂桿11作逆時針轉動,于是可動錐盤8向固定錐盤7靠近,輸入軸9上錐形盤的傳動半徑D1增加,同時,雙臂杠桿14作順時針轉動,在皮帶張力作用下,可動錐盤16遠離固定錐盤15,輸出軸20上錐形盤的傳動半徑D2減小。其結果為每緯送經量L增大,經紗張力下降,回復到正常數值。相反,當經紗張力減小時,則D1減小,D2增大,每緯送經量L減小,從而經紗張力增大,回復到正常數值。
靜態條件下的經紗上機張力可以通過改變上機張力重錘的重力、重錘作用力臂、彈簧連桿作用力臂來進行調節;當織軸卷繞直徑發生變化時,這些作用力的力臂也相應地變化,經紗上機張力會隨之改變。
當經紗張力發生幅度較小的波動之后,首先張力彈簧產生變形,后梁位置改變,使經紗伸長量以及經紗張力得到一定的補償,然而,彈簧連桿和無級變速器幾乎不會對此作出反應,仍處于原來的位置。因此,張力彈簧的設置使經紗張力調節裝置的工作比較平穩、均勻。只有在張力波動超過一定數值之后,才會引起彈簧連桿的升降,無級變速器的傳動比和每緯送經量作出相應的修正。合理選擇張力彈簧的剛度及初始壓縮長度,在滿足經紗張力調節均勻的前提下,可以使經紗張力調節裝置的工作比較平穩、均勻。
與外側式送經機構相比,帶有無級變速器的調節式送經機構能保持比較均勻的織機上機張力,當織軸從滿軸到空軸的過程中,經紗上機張力變化為5%~8%。
3.摩擦離合器式送經機構
摩擦離合器式送經機構見圖10-11,它的送經量可以作無級變化的調整,故經紗張力控制的準確性較好。該送經機構在片梭織機、噴氣織機和有梭織機上都有應用。
(1)經紗放送傳動部分

送經側軸3與織機主軸同步轉動,帶動固定在軸端上的主動摩擦盤9。當轉子桿11被鎖定于

某一位置上時,轉子10將與回轉著的主動摩擦盤上凸輪面a接觸。轉子就地轉動,凸輪面的凸出部分迫使送經側軸和主動摩擦盤向右移動,并通過摩擦環13壓到從動摩擦盤8上,使從動摩擦盤8和固定在從動摩擦盤上的制動圈5向右移動,制動圈上摩擦環6與機架7脫離,制動解除。于是主動摩擦盤驅使從動摩擦盤、軸管2和軸管上的蝸桿1、蝸輪14、送經齒輪15轉動,允許織軸在經紗張力作用下放出經紗。當主動摩擦盤開始轉入凸輪面的凹陷部分與轉子接觸時,被壓縮了的彈簧

4得到恢復,推動主、從動摩擦盤向左移動,一旦制動圈被機架擋住,則主、從動摩擦盤分離,在彈簧力作用下,從動摩擦盤通過摩擦環6緊靠在機架上,并立即停止轉動,放出經紗動作終止。由此可見,從動摩擦盤的轉動發生在主軸回轉一周的部分時間區域內,它的轉動角θ取決于轉子與主動摩擦盤凸輪面的接觸區段長度。轉子鎖定的位置越靠近主動摩擦盤,則接觸區段長度越長,轉動角θ越大,送經量也越多。

圖10-11? 摩擦離合器式送經機構
1-蝸桿? 2-軸管? 3-送經側軸? 4-彈簧? 5-制動圈? 6-摩擦環?
7-機架? 8-從動摩擦盤? 9-主動摩擦盤? 10-轉子? 11-轉子桿?
12-連桿? 13-摩擦環? 14-蝸輪? 15-送經齒輪? a-主動摩擦盤凸輪面
(2)送經量計算?
摩擦離合器送經機構的每緯經紗送出量:????????? ?
?????????????????????????? (10-15)
式中:θ——主軸回轉一周過程中從動摩擦盤轉過角度(°);
Z1、Z2、Z3、Z4——蝸桿1、蝸輪14、送經齒輪15、織軸邊盤齒輪的齒數或頭數;
D——織軸直徑(mm)。
如將Z3=22、Z4=125代入公式(10-15),同時,蝸桿、蝸輪的傳動比選定為某一數值,則送經機構可以滿足織物所要求的最大每緯送經量L′jmax和最小每緯送經量L′jmin分

別為:
??????????????????? (10-16)
式中:θmax、θmin、Dmax、Dmin——轉動角θ與織軸直徑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于是,在某一傳動比的條件下,可織緯密范圍為:

從理論上講,θ的最小值可以為無窮小,θ的最大值能接近360°,并可據此計算送經機構的可織緯密范圍。但是,選用這些極限狀態會產生不良后果:θ過小,摩擦盤將嚴重磨損;θ過大,則第一次送經后摩擦盤尚未制停,第二次送經又要開始,容易造成送經不勻。因此,生產實際中θ的范圍一般為25°~329°,通常根據Z1和Z2四種不同的傳動比來選擇合理使用的緯密范圍。
(3)送經量自動調節部分
在圖10-12中,當經紗張力由于某種隨機原因而增大時,經紗迫使裝有后梁1的擺臂2繞擺軸4作逆時針轉動,通過擺桿3使連桿6上升。連桿6的一端與弧形桿7鉸接,弧形桿上有一圓弧槽,其圓弧中心向上偏離支持軸8的軸心,因此圓弧上端到支持軸軸心的距離大,圓弧下端到軸心的距離小。連桿6上升時,弧形桿7上的圓弧槽繞支持軸8作順時針轉動,支持軸和圓弧槽中滑塊10的距離增大。由于滑塊芯軸9固定不動,因此支持軸向左移動,通過連桿11,帶動轉子桿13、轉子14繞機架上的轉子桿軸12作逆時針方向轉動,使轉子與主動摩擦盤的凸輪面距離縮小,送經量增加。送經量的增加促使經紗張力逐漸回復到正常數值,后梁也回歸到正常的平衡位置。相反,當經紗張力因某種因素而減小時,機構動作相反,送經量減小,并逐漸回復到正常數值,后梁也回到正常位置。

圖10-12? 經紗張力調節裝置
1-后梁? 2-擺臂? 3-擺桿? 4-擺軸? 5-螺釘? 6-連桿? 7-弧形桿? 8-支持軸
9-滑塊芯軸? 10-滑塊? 11-連桿? 12-轉子桿軸? 13-轉子桿? 14-轉子
織軸送出經紗,其直徑不斷減小,在張力調節裝置尚未作出響應之前,經

紗送出量顯得不足,經紗張力增加,迫使后梁下壓,于是從動摩擦盤轉角θ增大,與直徑D的減小相適應,符合θ·D=常數的原則,使送經量恢復到正常數值。這時,后梁在一個新的位置上達到新的受力平衡,新的平衡位置下經紗張力總比原平衡位置時大。因此,織軸由滿軸到空軸的變化過程中,后梁的高度逐步下降了10mm,弧形桿的圓弧槽也下移了16mm,經紗張力則有所增長。
經紗的上機張力可以通過改變上機張力彈簧力和作用力臂的長度來進行調節;在圖示的單后梁結構條件下,織軸從滿軸到空軸的變化過程中,經紗上機張力不僅受到前述的后梁平衡位置不斷更新的影響,還受到織軸直徑減小的影響。
轉子10與主動摩擦盤9的凸輪面a凸出部分接觸時(見圖10-11),應迫使主動摩擦盤向右移動,為此轉子軸心必須被鎖定在某一位置上,這一鎖定作用由弧形桿的圓弧槽產生。
(二)電子式調節送經機構
傳統的調節送經機構都是機械式的,前述的幾種送經機構都屬于這種形式。8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電子式調節送經機構。在電子式調節送經機構中,經紗放送傳動部分由送經電動機驅動,并受送經量自動調節部分控制。送經量自動調節部分是根據經紗張力設定值和實際經紗張力檢測的結果進行控制的。通過對送經電動機的轉速和轉向的控制,放送出所需的經紗并維持適宜的經紗張力。電子式調節送經機構的機械結構比較簡單,作用靈敏,適應高速,是織造技術進步的一個方向。
電子式調節送經機構可分解為經紗張力信號采集系統、信號處理和控制系統、織軸放送裝置三個組成部分。
1.經紗張力信號采集系統
經紗張力信號采集系統主要有后梁位置檢測方式和后梁受力檢測方式兩種。
(1)后梁位置檢測方式??
以接近開關判別后梁位置,進而間接地對經紗張力信號進行判斷、采集,是典型的后梁位置檢測方式。他的經紗張力采集系統工作原理和機械式送經機構基本相同,即利用經紗張力
與后梁位置的對應關系,通過監測后梁位置控制經紗張力。如圖10-13所示,從織軸上退繞出來的經紗9繞過后梁1,經紗張力使后梁擺桿2繞O點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對張力彈簧3進行壓縮。通過改變彈簧力,可以調節經紗上機張力,并使后梁擺桿位于一個正常的平衡位置上。織造過程中,當經紗張力相對預設定值增大或減小時,后梁擺桿從平衡位置發生偏移,固定在后梁擺桿上的鐵片4、5相對于接近開關6、7作位置變化。
接近開關是一種電感式傳感器。當鐵片1遮住傳感器感應頭時(見圖10-14),由于電磁感應使感應線圈2的振蕩回路損耗增大,回路振蕩減弱。當鐵片遮蓋到一定程度時,耗損大到使回路停振,此時晶體管開關電路輸出一個信號。
鐵片4遮蓋接近開關6的感應頭時,開關電路輸出一個信號,送經電動機回轉,放出經紗。在正常運轉時,鐵片5總是在接近開關7的上方,若經紗張力過大超出允許范圍,鐵片5就會遮蓋接近開關7,開關電路輸出信號,命令織機停車。當張力小于允許范圍時,鐵片4會遮住接近開關7,也使織機停車。
后梁擺桿根據經紗張力變化,不斷調整鐵片4與接近開關6的相對位置,使送經電動機時而放出經紗、時而停放,讓后梁擺桿始終在平衡位置上下作小量的位移,經紗上機張力始終穩定在預設的上機張力附近。

圖10-13? 接近開關方式經紗張力采集系統??????????? 圖10-14? 接近開關原理系統
1-后梁? 2-后梁擺桿? 3-張力彈簧? 4、5-鐵片??????????? 1-鐵片? 2-感應線圈? 3-接近開關
6、7-接近開關? 8-阻尼器? 9-經紗
由于后梁系統具有較大的運動慣量,當經紗張力發生變化時,后梁系統不可能及時地做出位移響應,于是不能及時地反映張力的變化并勻整經紗張力。這是后梁位置檢測方式的弊病。
在高經紗張力或中、厚織物織造時,開口、打緯等運動引起經紗張力快速、大幅度
的波動,會導致后梁跳動,造成打緯力不足,織物達不到設計的密度,并影響經紗張力調節的準確性。為避免這一缺點,在后梁系統中安裝了阻尼器8,見圖10-13。阻尼器的兩端分別與機架和后梁擺桿鉸接。由于阻尼器的阻尼力與后梁擺桿上鉸接點A的運動速度平方成正比,因此,開口、打緯等運動造成的經紗張力大幅度、高速度波動不可能引起阻尼器工作長度相應的變化,阻尼器如同一根長度固定的連桿,對后梁擺桿、后梁起到了強有力的握持作用,阻止了后梁跳動。但是,對于織軸直徑減小或某些因素引起的經紗張力慢速的變化,阻尼器幾乎不產生阻尼作用,不影響后梁擺桿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應的偏移運動。
(2)后梁受力檢測方式
與后梁位置檢測方式相比,后梁受力檢測方式的經紗張力采集系統工作原理有了明顯改進。一種較簡單的、利用應變片傳感器對經紗張力進行采集的結構如圖10-15(a)所示,經紗8繞過后梁1,經紗張力的大小通過后梁擺桿2、杠桿3、拉桿4,施加到應變片傳感器5上。這里采用了非電量電測方法,通過應變片微弱的應變來采集經紗張力變化的全部信息,相對于通過后梁系統的位置(位移)來感受經紗張力變化,它的優點是十分及時地反映了經紗張力的變化。
曲柄6、連桿7、后梁擺桿2組成了平紋織物織造的經紗張力補償裝置,對經紗開口過程中經紗張力的變化進行補償調節。改變曲柄長度,可以調節張力補償量的大小。
圖10-15(b)為一種結構稍復雜的利用應變片工作的經紗張力信號采集系統。經紗張力通過后梁1、后梁擺桿2、彈簧12、彈簧桿10,施加到應變片傳感器5上,其電則原理與前一種方式是完全相同的。它們都不必通過后梁系統的運動來反映經紗張力數值變化,從而避免了后梁系統運動慣性對經紗張力采集的頻率響應影響,保證送經機構能對經紗張力的變動作出及時、準確的調節。這有利于對經紗張力要求較高的稀薄織物加工。
在經紗張力快速變化的條件下,阻尼器11
對后梁擺桿起握持作用,阻止后梁上下跳動,使后梁處于“固定”的位置上。但是,當經紗張力發生意外的較大幅度的慢速變化時,后梁擺桿通過彈簧12的柔性連接可以對此作出反應。彈簧會發生壓縮或變形恢復,后梁擺桿會適當上、下擺動,對經紗長度進行補償,避免了經紗的過度松弛和過度張緊。


圖10-15? 應變片方式經紗張力采集系統
1-后梁? 2-后梁擺桿? 3-杠桿? 4-拉桿? 5-應變片傳感器? 6-曲軸
7-連桿? 8-經紗? 9-固定后梁? 10-彈簧桿? 11-阻尼器? 12-彈簧? 13-雙臂桿
2.信號處理和控制系統
(1)后梁位置檢測方式
圖10-16表示了經紗張力采集、處理和控制原理。當經紗張力大于預定數值F0時,見圖10-17(a)中虛線所示,鐵片對接近開關的遮蓋程度達到使振蕩回路停振,于是開關電路輸出信號V1,見圖10-17(b)所示。F0的數值由調整張力彈簧剛度和接近開關安裝位置來設定。信號V1經積分電路、比較電路處理,如圖10-17(c)所示。當積分電壓V2高于設定電壓V0,則輸出信號(V2-V0)通過驅動電路使直流送經伺服電動機轉動,織軸放出經紗。輸出信號(V2-V0)越大,電動機轉速越高,經紗放出速度越快。當V2<V0時,電動機不轉動,織軸被鎖定,經紗不能放出。

圖10-16? 電子送經機構的經紗張力控制原理

圖10-17? 信號處理過程
在上述這種方式中,經紗不是每緯都送出的,因此送經量調節的精確程度稍差些,較適宜于中、厚織物的織制。但是,它的電路結構比較簡單、可靠,有較強實用性。
(2)后梁受力檢測方式
后梁受力檢測方式的經紗張力信號處理與控制系統中采用了微電腦。該方式應用在不同電子式送經機構中,信號處理和控制的方法各有特點,所使用的織軸驅動伺服電動機也有交流和直流之分,因此,經紗張力信號的處理

與控制系統有多種不同的形式。但是,它們的基本原理可以歸納為如圖10-18所示。

圖10-18? 應變片方式電子送經機構的經紗張力控制原理
電腦按照程序設定的采樣時間間隔,根據主軸時間信號,對應變片傳感器輸出的模擬電量進行采樣及模擬量到數字量的轉換(A/D轉換),然后將經紗張力變化一個周期內各采樣點的數值作算術平均或加權平均(周期為預設參數)。計算出的平均張力與預設定的經紗張力值進行比較,或者與電腦根據預設定的織造參數(紗線特數、織物密度、幅寬等)所算得的經紗張力值進行比較,由張力偏差所得的修正系數CP進入速度指令環節。由于伺服電動機送經速度計算時應考慮到織軸半徑不斷減小的因素,因此,電腦首先按當前的一定時間內送經小齒輪轉數和織機主軸轉數的測試結果及一些預設參數(如織物緯密等)算出織軸的當前半徑,然后再按織物緯密、織軸半徑等參數計算正常的每緯送經量所對應的伺服電動機轉速n0。n0進入速度指令環節之后,與轉速修正部分迭加,得到伺服電動機送經轉速指令:
??????????????????????????????? (10-17)
式中:K——迭加常數。
速度指令通過數字量到模擬量的轉換(D/A轉換),輸入到驅動電路,進而驅動交流或直流伺服電動機。電動機轉速由兩部分組成,分別對應著基本部分n0以及修正部分。經紗張力大于設定值時,CP為正,電動機送經量增大;反之則減小。
在使用交流伺服電動機時,還需測出電動機的當前轉速,信號反饋到驅動電路,使驅動輸出作出相應的修正。
3.織軸放送裝置
織軸放送裝置包括交流或直流伺服電動機、它們的驅動電路和送經傳動輪系。
由電動機特性曲線可知,直流伺服電動機的機械特性較硬,線性調速范圍大,易控制、效率高,比較適宜于用作送經電動機。但直流電動機使用電刷,長時間運轉產生磨損,需要經常維護。在低速轉動時,由于電刷和
換向器易產生死角,引起火花,電火花將干擾電路部分正常工作。
交流伺服電動機無電刷和換向器引起的弊病,但它的機械特性較軟,線性調速區小,為此,在電動機上裝有測速發電機,檢測電動機轉速,并以此檢測信號作為反饋信號,輸入到驅動電路,形成閉環控制,保證送經調節的準確性。
送經傳動輪系由齒輪、蝸輪、蝸桿和制動阻尼器構成,如圖10-19所示,執行電動機1通過一對齒輪2和3、蝸桿4、蝸輪5,起到減速作用。裝在蝸輪軸上的送經齒輪6,與織軸邊盤齒輪7嚙合,使織軸轉動,放送出經紗。為了防止慣性回轉造成送經不精確,在送經執行裝置中都含有阻尼部件。在圖10-19中是在蝸輪軸上裝有一只制動盤,通過制動帶的作用,使蝸輪軸的回轉受到一定的阻力矩作用,而當電動機一旦停止轉動,蝸輪軸也立即停止轉動,從而不出現慣性回轉而引起的過量送經。

圖10-19? 電子送經的織軸驅動裝置
1-電動機? 2、3-齒輪? 4-蝸桿? 5-蝸輪? 6-送經齒輪? 7-織軸邊盤齒輪

電子送經機構常采用交流伺服電機、開關磁阻電機和直流毛刷電機。目前,噴氣織機的電子送經機構中還增加了停車時間記錄裝置(以五分鐘、十分鐘為一個單位),在織機開車時,電子送經機構自動卷緊織軸,使經紗張力達到織機開車所需的數值,可以有效地防止開車稀密路疵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相關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騰訊微博
  • 分享至開心網
  • 分享至人人網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網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網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飛信空間
  • 打印該網頁
  • 打印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浙江錦峰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推薦企業
絲普蘭噴氣織機 潤源經編
關于紡機網 | 網絡推廣 | 欄目導航 | 客戶案例 | 影視服務 | 紡機E周刊 | 廣告之窗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本站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