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業是我國紡織工業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帶動紡紗織造、提升服裝及家用紡織品檔次和附加值的關鍵行業。印染企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和福建東部沿海五省,五省印染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2008年規模以上印染企業2081家,印染布產量493億m,銷售收入2035億元、占紡織工業6.17%,出口創匯119億美元、占紡織工業6.29%。
1我國印染行業現狀
1.1“十五”以來發展成就
“十五”以來,我國印染行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生產銷售持續增長,經濟效益有較大提高,進出口貿易較快增長。技術改造力度不斷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裝備和工藝,小浴比、短流程等節能、降耗、環保的裝備和工藝比重加大,在線檢測和監控系統得到開發和應用,不但提高了印染產品的附加值,而且節約了資源、減少了污染,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工藝技術水平的提高,印染產品在品種、質量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傳統產品的附加值提升,新型纖維得到開發應用,面料的舒適性、功能性和環保性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生產裝備與工藝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國還有不少印染企業的生產工藝和裝備還處于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裝備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穩定性差、能耗水耗高、自動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等問題,特別是自動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問題尤為突出。工藝上,存在著流程長、能耗高、用水量大、產品質量穩定性差等問題,以現代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生物技術為手段,短流程、無水或少水印染加工等國際先進技術開發應用得不多,影響新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生產。
1.2.2常規產品比重大,產品同質化嚴重
我國印染企業多數是生產加工型企業,以來料加工為主。這些企業的產品主要是常規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由于產品開發創新、穩定性等原因,我國的面料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明顯的差距,如流行色彩和鮮艷度不足;織物結構、外觀風格、流行時尚有明顯差距;手感、服用性能及功能性不能滿足要求;質量、批量穩定性和重現性較差等。目前印染行業中低檔產品占85%以上,附加值不高,利潤空間低。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產業升級的瓶頸。
1.2.3節能減排壓力大
我國印染行業是用能、耗水大戶,同時也是廢水排放大戶。據統計,在39個工業行業中,2006年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居第4位,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9.6%;紡織工業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cr)居各工業行業第4位,占全國工業廢水CODc的6.8%。在紡織工業廢水中,量大且污染嚴重的主要是印染廢水,占80%。印染廢水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7.68%,印染廢水中C0Dc占全國工業廢水CODc的5.44%。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節能減排的重點。
[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