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對印染廢水的處理大多采用較為單一的生化處理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等。生物法只能除去印染廢水中的BOD,對于COD特別是有毒難降解有機物和色度的去除效果不明顯。湖北荊州東風印染廠是一家規模較大的企業,每天產生印染廢水在5000t左右。其廢水有機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學需氧量(COD)高,而生化需氧量(BOD)相對較低,其廢水水質指標只能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本校與該企業合作,研究采用鐵屑內電解結合生化處理工藝來改進該印染廠原用的活性污泥廢水處理工藝,取得了顯著成效,以下就此作一簡要總結。
1鐵屑內電解工藝原理
鐵屑內電解工藝包含電化學作用,絮凝沉淀作用等綜合作用。
(1)絮凝作用鐵屑中的鐵和碳構成了原電池的正極與負極。鐵屑內電解時,陽極上溶出的Fe2+有較強的還原性,能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一系列還原反應,從而使難降解的有機物轉化為易降解的物質,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Fe2+外經與石灰反應后生成的Fe(OH)3具有沉淀作用,可吸附凝聚通過內電解產生的不溶物和不溶性染料。
(2)電化學還原作用在以廢水為電解質的溶液中,鐵和碳構成了原電池。其中電極反應生成的產物具有很高的化學活性,能與水中的多種有機污染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其結構、形態發生變化。例如電極反應產生的新生態的H能與染料等有機物和無機物組分反應,破壞染料的發色基團,達到脫色目的。
2改造后工藝
2.1工藝流程
進水—pH值調節池一內電解池一過濾池—生化池一沉淀池一出水
印染廢水先流人pH值調節池,其pH值調節到6左右后泵人內電解過濾柱,進行復雜的內電解還原反應。然后進入生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生物降解。
整個污水處理池隔成4個區域,它們是1個調節池、2個曝氣池和1個沉淀池。
處理前的廢水水質指標見表1。

2.2實驗步驟
鐵屑采用機械廠的廢棄料,經預處理:稀酸、洗滌劑洗滌除去鐵屑表面的油污及氧化物等雜質,經水洗至中性后將鐵屑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150ml印染廢水,pH值調節為6左右后振蕩。然后加入5%的石灰乳調pH值至9,靜置30min,取上清液分析各項技術指標。
分析方法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CODcr,;稀釋接種法測定BOD5;稀釋倍數法測定色度。
儀器為數顯酸度計,直徑100~510mm內電解過濾柱。
3實驗結果
經鐵屑內電解結合生化處理后的水質指標如表2所示。

對比表l和表2可知,經過工藝改進后廢水水質大大改善,各項技術指標都達到了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改造后廢水抽樣結果顯示pH值為8.1~8.53,CODcr為41.5~60.6mg/L,BOD5為8.3~9.5mg/L,色度為10.3~14.5,氨氮為6.2~8.4mg/L。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