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腰灘油田阜寧組油藏為低孔、低一特低滲油藏。隨著開發的需要,油藏采用注水開發。由于儲層物性較差,此對注入水水質要求較高,注水壓力也普遍較高。注水井注污水后由于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水質不達標,使注水井油壓上升較快或注不進。因此,如何解決腰灘油田污水回注工作是腰灘油田開發的工作重點。
一、腰灘油田地質概況
(一)腰灘油田構造特征
金湖凹陷是蘇北盆地東臺坳陷西南端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區內由新生界沉積實體組成,最大厚度約5000m分三大構造層,下構造層泰州組、阜寧組;中構造層戴南組三垛組;上構造層鹽城組、東臺組。其南部以楊村斷裂為界與天長凸起、菱塘橋低凸起相鄰,北接建湖隆起,東與柳堡低凸起相連,西鄰張八嶺隆起,深凹帶位于凹陷中部。阜寧組沉積時期,凹陷處于較平坦的古地理背景,為北東走向的南斷北超、南陡北緩的箕狀斷陷,吳堡運動后,北東向斷裂活動加劇,石港斷裂帶抬升,阜寧組遭受剝蝕形成北東向展布的多沉降中心凹陷。凹陷內由南向北受斷層控制的五個次級凹陷分別為:龍崗次凹、三河次凹、汜水次凹及東陽、汊澗次凹。三垛運動后,凹陷東部地區整體下沉,沉降中心位于三河次凹,汜水次凹一帶,由東向西古埋深加大,并形成今天的構造格局。

腰灘構造位于金湖凹陷中部三河、汜水次凹之間的石港斷裂上升盤,為一受石港斷裂控制的斷鼻構造(圖1)。石港斷裂形成于吳堡運動早期,中、晚期活動強烈,定型于三垛運動末,其長期活動是腰灘構造及油田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腰灘油田儲層特征
1.腰灘油田地層概況
腰灘地區新生代地層發育齊全,自下而上有下第三系阜寧組一、二、三、四段;戴南組一、二段;三垛組一、二段;上第三系鹽城組一、二段及第四系東臺組(見表1)。

2.腰灘油田儲層物性特征
腰灘油田自下而上發育有阜寧組一段、二段、戴南組段等三套含油層系。戴一段儲層集中于底塊砂巖段及其上的砂巖層中,巖性以細砂巖為主,局部夾粉砂巖;陸屑含量65%~80%,成份以石英為主,長石次之,巖屑較少,膠結類型為孔隙式,分選中——好,磨圓程度次棱角——次圓狀,膠結物以碳酸鹽為主,屬三角洲前緣分支河道沉積??紫抖戎饕植荚?9.01%~28.33%,平均為21.87%;滲透率主要分布在(9.52~3566.53)×10Iil。,平均為371.77×10-3um3,儲層具中孔、中~高滲的儲集特征。腰灘油田戴南組油藏油田依靠天然能量開采。
阜寧組含油層系,阜寧組為一套砂泥巖地層,厚約450~700m。阜寧組含油層系縱向上可分為阜一、阜二段兩套含油組段,五套油層組,主要含油層組為阜二段中油組及阜一段上油組。儲集巖以細砂巖為主,粉砂巖次之;其粒度適中,分選好一中等,雜基含量少,以泥質為主,膠結物含量中等,以碳酸鹽為主;孔隙度分布范圍9.27%~14.94%,平均II.4%;滲透率分布范圍(0.46~16.09)×10m,平均3.38×10~m,屬低孔、低一特低滲儲層。腰灘油田阜寧組油藏油田為人工注水開采。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