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原理
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關鍵技術在于微生物反應池與膜分離裝置。
(1)微生物反應池
通過在微生物反應池中投加“倍加清”專眭聯合菌群,使污水中快速建立一條有效降解烴類和脂類等有機污染物的生物群,對廢水中各種復雜的脂肪烴和芳香烴進行生物降解,同時可強化對烴類、蠟類以及酚、萘、胺、苯和煤油等生物的降解。這些專性菌群有很高的繁殖率,它們通過水合、活化、繁殖、分解,并通過競爭使其能夠在生物群中很快穩定下來,形成優勢菌群,同時在不斷的競爭中又提高了生物群抗毒性沖擊能力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2)膜分離原理
膜分離是一種與膜孔徑大小相關的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膜表面均勻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滲透液,而原液中體積大于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從而實現對原液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膜處理方法能達到最嚴格的出水水質標準。
2.腰灘油田微生物+膜處理工藝技術
腰灘油田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是將微生物與膜處理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原油處理系統來水,先經壓力除油器除油,后經冷卻塔降溫(溫度不高于32℃,直接進入微生物反應池。在生物反應池中投加“倍加清”高效專性聯合菌群,可以對采出水中易造成膜污染的油及有機物有效地進行生物降解,改變了水中污泥的特性,有利于膜的分離,同時可以除硫化物和鐵離子等物質,從而減少了對膜的污染,運行周期因此可以大大延長。另一方面,膜可以將細菌、懸浮物完全截留,膜出水的細菌
和懸浮物含量幾乎為零。通過膜截留后的濃縮液回流至微生物反應池(使有效菌液保留在微生物反應池內)。第三,整個工藝不需再投加絮凝劑和殺菌劑等藥劑,使得油藏的水不再因為投加了各種藥劑而變得越來越復雜。該工藝處理后污水水質達到低滲油田回注A1級水質標準,可為注水站提供優質穩定的回注水。腰灘油田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5。

3.微生物+膜污水處理系統應用效果分析
腰灘油田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于2010年3月l8日全套設備進入試運行。至目前為止,整個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基本比較穩定,出水水質達到水質指標A1級,能夠滿足腰灘油田注水水質指標要求(B2級)。
采油廠地質研究所的腰灘油田污水處理水質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微生物+膜污水處理系統能夠較好的凈化污水。壓力除油器出口含油為29.45mg/L,經過污水系統處理后含油量僅為0.3lmg/L;硫化物含量為9.46mg/L,處理后不含硫化物;硫酸鹽還原菌為2.5個/m2,處理后不含硫酸鹽還原菌;腐生菌為140個/ml,處理后為9.5個/ml;固體含量51.2mg/L,處理后為7.2mg/L(表5)。該系統能較好的處理含油、硫化物、菌類和固化物等物質。

通過對比微生物+膜污水處理系統與雙濾料過濾器和纖維球過濾器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水質分析數據可知,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前含油量為35.83mg/L,改造后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含油量僅為0.31mg/L;改造前硫化物含量為80mg/L,處理后不含硫化物;硫酸鹽還原菌為ll0個/ml,改造后不含硫酸鹽還原菌;改造前固體含量31.7mg/L,改造后為7.2mg/L(表6)。化驗數據顯示經微生物+膜污水處理系統處理的污水較老污水處理系統處理的水的油、固體、硫化物和菌類等含量有明顯的改觀。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